人类肝脏JAK-STAT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AK-STAT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过程。JAK-STAT信号通路的许多成员在成人肝脏中表达,并参与肝再生、免疫等过程,不正常的JAK-STAT信号转导可致肝癌和代谢综合症,提示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脏中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信号转导研究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相对于复杂生命现象来说,现在对信号转导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许多重要问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回答和完善,如信号转导最基础的问题――每个信号转导通路究竟包含哪些成分?不同细胞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包含哪些成分?因此,系统构建正常成人肝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将有利于了解成人肝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特点及其复杂性,有助于研究其特异调控规律和发现它调控成人肝功能的分子机制,并为了解肝脏特殊生理功能及肝脏病理和疾病机制奠定基础。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细胞发挥功能的基础,规模化构建和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有助于发现新的蛋白质功能、新的调控途径以及不同调控途径间内在联系、揭示细胞分子的作用机制。酵母双杂交方法是大规模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重要方法,已成功用于规模构建酵母、线虫、果蝇、人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所以,本文以肝脏中表达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成人肝脏cDNA文库,从蛋白质相互作用角度出发,对肝脏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研究。我们选取了42个基因,设计构建含不同结构域片段或全长的诱饵106个,成功构建了41个基因的98个诱饵,除去20个有自激活活性的诱饵无法筛库外,对31个基因的78个诱饵进行了肝脏cDNA文库筛选。经过报告基因表型鉴定,得到3,000多个初始阳性克隆,通过采取时序分批测序策略,送测序总克隆数大约1,480个,最后测序成功克隆数为1,384个。测序序列比对后共有24个诱饵没有获得相互作用猎物,22个基因的54个诱饵筛到了1-63个相互作用猎物,最后我们的22个基因通过筛库得到了同262个猎物的相互作用345对,平均15.6对/基因(345/22),同人类遗传共济失调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报道的结果18.3对/基因(770/42)接近,再次证实了通过构建一个基因的多个片段及全长诱饵进行筛库可得到较多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弥补了严谨型酵母双杂交系统假阴性的缺陷。另外,通过对比已知相互作用对在筛库所得相互作用对的比例及分析不同表型相互作用对平均对应克隆数的结果,证实了我们采用的Y2H系统是有效的。为了降低假阳性,我们采用严谨型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库。但任何技术的大规模实验结果都不可能避免假阳性结果。为了评价数据的可信度,我们分别对技术假阳性和生物学假阳性进行了评价。对于技术假阳性我们采用酵母回转验证的方法进行评估。我们对提取得到猎物质粒的304对相互作用进行酵母回转验证,通过表型鉴定,共162对相互作用再现阳性表型,回转阳性率为53.3%。通过表型分类分析回转阳性率发现:已知相互作用的回转阳性率只有66.6%。这些表明:Y2H存在技术假阳性,同时假阴性也是本研究所使用Y2H系统一个突出问题,这提示我们需慎重对待回转呈阴性的相互作用,不能轻易的去除它们。因此,还需要借助其他实验方法,如免疫共沉淀、GST pull-down等来对技术假阳性的作评价,目前我们正在建立基于免疫共沉淀原理的芯片Co-IP技术,以便规模化地验证。在生物学假阳性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即通过整合基因表达水平、基因敲除表型、GO功能注释、相互作用结构域、模式生物同源性比较等12项相关研究数据,以尽可能量化、全面、系统的评价。结果有32.5%(112/345)相互作用对存在相互作用结构域,1.7%(6/345)相互作用对其模式生物同源蛋白为已知相互作用,46.4%(160/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共享GO共定位三级或以上注释,35.9%(124/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共享GO生物学/功能三级或以上注释,11%(38/345)的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基因表达水平相关,32.4%(112/345)相互作用在已报道网络中把其它相互作用连接成三环(three-protein-interaction loop),56.8%(196/345)相互作用在已报道网络中把其它相互作用连接成四环(four-protein-interaction loop),2%(7/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共通路,1.5%(5/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在模式生物中被鉴定为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相关成分(RNAi),29.3%(101/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在鼠基因敲除中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表型,2%(7/345)相互作用对的猎物与诱饵参与同类疾病。这些证据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我们筛到的相互作用是可信的。为了直观判断每对相互作用的可信度和获得整体数据的可信度信息,我们整合了实验数据和各项生物信息分析数据,建立了一个包含4种实验数据和12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16项指标的可信度评分体系。使用该体系对每对相互作用进行可信度打分,根据得分情况将所有相互作用分为低、中、高可信度相互作用:分值在0.35-2.5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低可信度的相互作用,占所有相互作用的50.7%(175/345);分值为2-5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中可信度相互作用,占所有相互作用的36.5%(126/345);分值大于5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高可信度相互作用,占所有相互作用的12.8%(44/345),后两项总共占49.3%,说明我们的相互作用约一半是具有较高可信度的相互作用。通过分等级发现,高可信度的相互作用既有前7项的物理互作证据支持,也有后面的功能相关证据支持。另外,通过对已知相互作用的分析,显示我们的评分体系可能比PRINCESS的评分体系更稳定和有效。最后,我们对所获得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网络可视化分析和发现重要的相互作用。用OSPREY软件分别对已知相互作用、Y2H获得的相互作用、整合了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网络构建。从所获得的网络可看出,Y2H所得到的相互作用补充和拓展了原有相互作用网络。已报道较多相互作用的诱饵筛到新的相互作用也比较多,如STAT3,新筛到58个,(同LCI网络相比)在整合网络中也可看出该中心蛋白连接的节点数变化明显,提示了STAT3在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转录活性可能受到严密的调控。在新发现的相互作用网络中,我们发现各转录或信号分子之间相互连接,都各自可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小网络,两个网络都有以NR4A1为中心形成的多个三元环和四元环结构,把几个重要转录因子和影响转录的分子联系起来,提示NR4A1在肝脏中可能有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作用;另外,我们的猎物和诱饵有65个蛋白已明确与疾病相关,说明我们所构建的Y2H相互作用网络和整合的网络可用于分析疾病的分子机制,也为未知功能蛋白给出功能提示,同时还可能发现已知功能蛋白的新功能。最后,通过OSPREY软件的观察,结合评分系统分析和文献的查找,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相互作用:(1)STAT3-DVL1:这对新的相互作用分子分别是经典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和经典Wnt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可能揭示了JAK-STAT和Wnt信号转导通路间功能上紧密联系的分子机制;(2)STAT3-SIAH2:这对新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现了重要蛋白STAT3细胞核内泛素化降解的E3连接酶。(3)JAK2-CHD3,这对新的相互作用可能揭示了JAK分子改变异染色质功能的分子机制,并证实JAK分子改变异染色质结构的新功能。(4) STAT3-RUNX1,STAT3-NR4A1,STAT3-ZC3H12A,这些新的相互作用提示转录分子间直接相互交谈或者形成复合物,以协同调节不同靶基因转录,应对复杂信号的刺激。总之,通过22个诱饵对正常成人肝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共获得345对相互作用,通过回转和评分体系分析,证实了所得的相互作用大约有50%是可信的,其中包含有系列重要的相互作用对及功能模块,为进一步的具体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为了解细胞复杂分子机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宝贵资料。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系统筛查和构建人器官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网络,所得的数据为将来研究肝脏特异调控规律和了解肝脏特殊生理功能及肝脏病理或疾病机制提供了原始素材;另外,以上策略和平台可用于筛选、构建和研究其它器官、组织的特异信号的相互作用网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2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IFN-γ无明显变化(P
维持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上海租界,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一个“窗口”。上海租界期中国报刊事业开始向近代化起步与衍变,初步具备了
本文分析了叶圣陶短篇小说中不同类型教师的形象,并从叶圣陶的创作主张、生活经历、思想发展轨迹、社会环境诸方面探讨了他创作教师题材小说,塑造教师形象的原因。
患者 男,35岁,畏寒、发热50 d,气促30 d于2006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5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为38.5 ℃,热型不规则,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盗汗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按"感冒"输液治疗1周(用药不详)后畏寒、发热消失,间隔10 d后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多系统疾病,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和动脉微血管床内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器官缺
患者女,52岁,因"极度乏力,不能进食3 d"于2005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变黑,腋毛、阴毛脱落,未引起注意.近3年患者感乏力、嗜睡、纳差,体重减轻约5 kg,时有心慌、大汗淋漓,进食后缓解.患者近3 d心悸、大量出汗,出现极度乏力、不能进食、尿少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病程中无畏寒,无全身浮肿,无咳嗽、咯痰、盗汗、低热.入院体检:T 36.5℃,Bp 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游离肉碱(FC)水平以及透析对FC清除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法检测MHD组血浆和透析液中FC水平及对照组尿中FC水平。结果 MHD患者透前血浆FC
目的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对34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schell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语言训练组(每组17例)。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
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成长性及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指标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