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整理是解决目前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两难局面,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耕地整理工作的先验分析,对确定评价单元整理优先度,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经济、生态、社会四个方面对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全县耕地整理潜力,为提高全县耕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构建了适宜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评价因素—“耕地生产条件潜力”、“经济潜力”、“生态潜力”、“社会潜力”,以及8个评价因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新增耕地系数”、“交通距离系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耕地坡度级别结构指数”、“林地覆盖率”、“政府支持力度指数”、“公众积极性指数”。2、采用熵权法对比分析因子层指标权重,对乡镇级、行政村级和耕地图斑级指标权重进行对比择优,得出行政村级指标权重最优通过计算,乡镇级、行政村级和耕地图斑级因子层权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4276、0.5619和0.8143。采用行政村级指标权重,平衡了乡镇级指标权重差异过小和耕地图斑级指标权重差异过大的问题,评价结果更加客观。3、对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证明其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将耕地图斑级评价结果和已经成熟的行政村级评价结果在分级面积和分布情况两方面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耕地图斑级的评价结果图更加细致,打破了行政村界线的限制,对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4、全县耕地整理潜力指数与耕地高程显著正相关全县耕地整理潜力分区中,四级潜力区面积最大,一级潜力区面积最小。一级耕地整理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55%,二级潜力区占18.67%,三级潜力区占23.76%,四级潜力区占30.63%,五级潜力区占19.40%。潜力指数和耕地高程成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3,整理潜力高的耕地多分布在高程1500米和1600米之间。5、基于耕地整理潜力分布情况分析,对项目选址和实施提出对策建议(1)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应向距离公路较远的行政村倾斜。以县级以上公路为轴线,与公路距离越远,行政村的耕地整理潜力就越高。耕地整理项目的选址应向这些行政村倾斜,一方面在潜力高的地区开展耕地整理项目,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偏远山区农民的收入。(2)针对川地,耕地整理的重点在于增加灌溉措施,将旱地改为水浇地。与吴起县主要河川走向一致的川地,耕地整理潜力均处于较低水平,潜力指数平均值为0.27,低于全县平均值0.40。表明在现有技术和旱耕地的耕作方式下,耕作条件较好的川地的生产力已经处于较高水平,针对川地的耕地整理项目重点应在于增加灌溉措施,将旱地改为水浇地。(3)针对坡地,耕地整理项目的重点在于修建生产道路,坡改梯田。随着高程的增加,吴起县耕地整理潜力指数呈增加趋势,1500米以上耕地占到了全县耕地的57.62%,整理潜力指数平均值为0.41。全县耕地整理潜力大的耕地图斑多位于高程较高的山坡上,针对这部分坡耕地的耕地整理项目重点在于土地平整降坡,修建生产道路,坡改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