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石黑一雄以及维·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提摩西·默等当代移民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移民群体失落、孤独、以及丧失文化身份所造成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上海孤儿》(When We Were Orphans)中,当代日本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将对双重身份与“国际化题材”的关注和独特艺术特色完美结合,展现了国际移民群体因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而面临的身份与认同危机。本文主要由文化身份以及作者的叙事手法角度,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上海孤儿》中主人公面临的双重文化身份困境,突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以及当代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阐述了非殖民化对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以此反思现代人丧失身份归属的文化根源与实质,并力图改变后殖民时代人们对当代社会的思维定式。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作者石黑一雄的文学生涯及小说创作背景。其次通过对作者创作生涯以及其小说研究现状的简单回顾,本文作者发现小说《上海孤儿》中体现的文化身份主题及独特的艺术手法尚未引起文学评论界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为切入点,阐释作者对人性、道德价值,文化身份以及独特艺术创作手法等进行的深刻反思。第一章主要评析英国移民作品的创作语境及传统,以及石黑一雄的国际化小说创作意识。通过分析二战后移民作家的具体创作背景及其笔下的他者化艺术形象,本文首先从文化身份角度探讨当代移民群体的精神面貌及面临的文化身份问题,反思不同文明碰撞导致的少数族裔移民群体身份归属的困惑。其次评析作者“国际化小说”的创作主张与实践,以及后殖民语境下石黑一雄能够成为国际性艺术家的重要因素,并从他者化视角分析作者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身份认同的深切关注。第二章分析主人公班克斯遭遇的身份认同危机,并揭示了其面临的民族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