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滤膜是一种介于超滤膜与反渗透膜之间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纳滤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低能耗、无相变、无污染、操作简便、产物易回收利用等众多优点,在近三十多年来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已广泛而有效地应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水处理等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形成了独立的高新技术产业。纳滤膜的分离性能是膜孔径的筛分效应和荷电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分子量在2002000之间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多价带电离子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膜产业发展至今,抗污染性能一直制约着纳滤膜的商业化发展及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纳滤膜抗污染性能一直是膜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了科研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基于改善复合纳滤膜抗污染性能,从提高复合膜表面亲水性能出发,合成了一种分子中带有酰胺基、末端为多氨基的亲水性树形分子,并以此为水相单体,以对苯二甲酰氯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在聚砜超滤膜表面复合了一层聚酰胺功能层,成功地制备了PAMAM/TC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接触角、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聚酰胺功能层的存在;同时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与研究。首先分别以聚砜为原料,1-甲基2-吡咯烷酮为溶剂,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通过L-S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超滤膜,研究了PSF浓度、添加剂种类和含量以及水浴温度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四水平五因素的正交试验对超滤膜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制膜工艺,以所得超滤膜为界面聚合的基膜。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亲水性氨基单体PAMAM,并对产物进行红外、核磁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即为目标产物,同时对PAMAM的成膜性能进行考察,通过Free Standing实验发现PAMAM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可进一步用于复合膜的制备。其次以上述聚砜超滤膜为基膜,以树形分子PAMAM和对苯二甲酰氯TC为两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通过接触角、红外及扫面电镜等检测方法对复合膜进行表征,发现复合膜表面接触角大幅下降,亲水性明显改善,同时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致密的交联层,证实了聚酰胺功能层的存在。同时对PAMAM/TC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AMAM/TC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对四种无机盐离子的截留率均在60%以上,其中对Na2SO4的截留率达到了95.2%,通量为21.4L/m2h,从对二价阴离子截留较高而对二价阳离子截留较低来看,PAMAM/TC复合膜表面呈现荷负电性。同时研究了界面聚合工艺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水油两相单体浓度、聚合反应时间以及后处理温度和时间均对复合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存在一个较佳的工艺范围。最后,本文最后对PAMAM/TC复合膜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含氯溶液及高温水溶液分别对复合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耐碱、耐氯和耐高温性能,可以用于处理含碱、含氯及高温溶液,且性能保持稳定,同时复合膜在短时间内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模拟甲基橙和牛血清蛋白为污染源,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测试方法对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研究,静态试验结果发现复合膜相比基膜吸附污染物的量少的多,抗污染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与PAMAM分子结构有很大关系;动态实验结果显示复合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1.6%,均表明PAMAM/TC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能长时间保持性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