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交往是指原本陌生的人在虚拟空间里的相识、相知和相交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交往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交往方式。在逐年递增的虚拟交往人数中,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2006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国内18~24岁(大学年龄阶段)的网民占全部上网人数的35.1%,在上网的所有学历人群中,有54.7%是大学生(大专、本科生26.3%)——是所有上网年龄人群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事实上,虚拟交往已经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谁上了大学没有QQ号,就象上了大学还不是团员一样可笑”,他们或闲聊或探讨、或分享各种游戏新闻等,总之,与陌生人的网上联络交流已是多数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大学生虚拟交往的现状如何?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通过网络进行虚拟交往,促使他们不断进行虚拟交往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该研究即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封闭式问卷调查等系列研究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回答。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心理出发,初步探索了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动机及促进交往不断发展的心理因素、构建了大学生虚拟交往发展的心理过程模型,并从实证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大学生虚拟交往的现状,旨在揭示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心理,描述目前大学生虚拟交往的一般现状,为相应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分为三部分:一是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问卷的编制;二是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调查研究;三是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特点研究。综合该研究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大学生虚拟交往动机及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因素问卷均有良好的信效度。2、虚拟交往已经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他们以交友为目的,但真正的网友不多,而且现实中朋友多的大学生倾向于有更多的网友,男生比女生的网友多。3、大学生对待虚拟交往的态度基本是认真、端正、传统、理智的,而且比较成熟;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多相通之处,总得说大学生在虚拟交往中仍然坚持了传统的和现实一致的原则。4、虚拟交往对大学生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大,而且主要是好的影响。5、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动机主要是“克服孤独”和“获得支持”,但整体来说更偏重“克服孤独”;其中,男生较女生有更强的“克服孤独”动机;另外,有部分大学生现实适应良好,没有太多孤独感也不需要从虚拟空间获得支持,他们虚拟交往的动机是“寻求现实发展”。6、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不断发展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相互支持;其中,“相互认同”是促进虚拟交往发展的关键心理因素:而且它在男生虚拟交往中的作用更大。7、相互的“自我暴露”不是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点与成人不同。8、“相互认同”是影响大学生虚拟交往时间的唯一因素,也是达到“相互支持”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是网友形成的关键因素。9、虚拟交往是网络环境下现实交往的延伸,也是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补充,但不是主要部分,代替不了现实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