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已历经十六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求,其间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研模式向着更开放、更深入、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美术实践教学环节中,欣赏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特点、陶冶性情、开阔眼界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异性。“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作为教师间教研学习、交流的新方法,日渐成为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点、教学执教者备课的方式。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主要探究“同课异构”活动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教研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出完善的新路径。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基于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对“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历史源泉和现实情况分析探索,明确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同课异构”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理论探求,梳理概括国内外关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定义,“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实施方式及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等,突出“同课异构”优化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思考;第三部分“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与传统教研模式的对比,找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优劣所在,不断优化其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第四部分经过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一线美术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的看法及其在“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的真实感受;第五部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着手,对初中美术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分析“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对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六部分结论,通过上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程的不足之处,找出相应的对策。论文的撰写从初中美术教学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盐城市文峰中学的实地调研,试图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的教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新型的教研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