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D)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多发生在40岁以后,在欧美国家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50%-70%,在我国约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10%-20%,但近年有增多趋势,且逐渐年轻化,甚至出现20几岁的年轻患者。冠心病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的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前些年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有角度依赖性的缺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technology, STT),通过跟踪小于超声波波长的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超声背向散射斑点信息进行超声成像,克服了角度依赖性的缺点,可从多个方向、多个层次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其评价指标包括纵向应变、应变率,圆周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旋转运动及扭转运动等,其准确性已经得到动物试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的证实,且重复性良好,纵向运动是评价心肌功能的最敏感指标,而圆周运动及扭转运动在心肌缺血早期往往改变不明显,只有在心功能损害明显时才会出现减低,而对于心肌多个层次的研究可以发现心肌损害的程度,内膜运动的损害能早期提示心肌缺血,外膜运动的减低能提示心肌发生透壁性的损害,其中圆周应变研究较多,而对于心肌内外膜的旋转和扭转运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利用STT来定量评价急性ST抬高心肌梗塞(Acute ST evalu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TEMI)心内膜、外膜的扭转和旋转运动。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ASTEMI心内膜、外膜的扭转和旋转运动规律。方法:选择初次发生ASTEMI患者36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短轴切面基底段和心尖段心内、外膜及整体的收缩期最大旋转角度,同时计算整个左室心内、外膜及整体的扭转角度,并将心肌梗塞组按肌钙蛋白I (Troponin I, TNI)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reatine Kinase MB, CKMB)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及梗塞部位进行分组分析。计算对ASTEMI组判定LVEF<45%心内膜、外膜及整体扭转角度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和正常组比较,ASTEMI组心内膜(P<0.001)和整体(P<0.05)扭转角度明显减少,而心外膜的扭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收缩期基底段最大旋转角度与LVEF呈低度相关,收缩期心尖段旋转角度和左心室扭转角度与LVEF呈中度相关。3.ASTEMI组内比较:TNI>1ng/ml组较TNI>1ng/ml组心外膜和整体扭转角度明显减少(P<0.05),而心内膜扭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KMB>25U/L组较CKMB<25U/L组心外膜扭转角度明显减少(P<0.05),心内膜和整体扭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45%组较LVEF>45%其心内、外膜及整体扭转角度均明显减少(P<0.001)。4.对于ASTEMI组判定其LVEF<45%,心内膜收缩期最大扭转角度最佳截断值为7.607°,敏感性90.9%,特异性85.7%,心外膜收缩期最大扭转角度最佳截断值为6.380°,敏感性77.3%,特异性85.7%,整体收缩期最大扭转角度最佳截断值为7.183°,敏感性81.8%,特异性85.7%。结论:心内外膜扭转运动可以评价ASTEMI心肌受损的程度,未发生透壁性的心肌梗塞其心外膜扭转运动受损不明显,透壁性的损害其心内外膜扭转运动均减低。严重的心功能损害其心内、外膜及整体扭转运动均受损。判定ASTEMI组LVEF<45%,心内膜、外膜及整体收缩期最大扭转角度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607°、6.380°、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