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制造业行业而言,信用风险问题是所有经营管理者关心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得信用风险的关注主体从银行转移到企业,信用风险的高低不仅关乎企业的未来的信用借贷,甚至通过种种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最终影响企业的命运。制造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受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制造业、船舶、钢铁贸易等均被列入高风险行业,而且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趋缓、成本上升、出口疲软等原因,使得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信用风险问题开始暴露并日益严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是问题重重,有部分企业一直保持较低的信用风险,有部分企业经历了较高的信用风险,但通过种种努力,最终摘ST(被特别处理的帽子),成功转型;也有一部分企业在经历了较高的信用风险后,一蹶不振,最终走向退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企业的信用风险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信用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汇总整理了有关信用风险的文献,归纳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本文的启发。然后阐述了关于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信用风险的现状,并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角度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利用SPSS软件对初始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初始指标进行降维,得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证分析的判别分析法,得出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比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是影响信用风险变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