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庄子的美学思想是以“生命”这一哲学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美学。本文将对庄子生命美学产生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其独特的表现形态和内在矛盾,以及它与当代生命西方和中国生命美学的异同,它对于我们当代美学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生命”如何成为庄子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础。具有敏锐深沉的生命意识是古今中外许多哲人的共同特征;古老的东方文化语境尤其培养了庄子发达的生命感悟力;战国时代对生命的摧残进一步加深了庄子对生命的认识;另外,保守的文化立场促使庄子由纷乱的现实社会退回到自己宁静的心灵世界。“生命”成为庄子所关注的重心,由生命自身所体会到的欢乐与痛苦成为庄子美学的情感动力。 第二部分论述自然状态的生命过程在庄子这里如何上升到诗境,成为一种“审美化”的透明的生命。庄子认为,世俗的生命是有限的,又是虚幻的。生命应该通过对“道”的把握而回归“自然”的本性。生命自身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人不应该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生命之外的其他价值。所以,他的目光从现实社会转向了辽阔的自然,渴望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同一。他反对理性认识,认为它不能认识真理;反对功利主义,认为它使人忘其本性;信奉养生术和宿命论,以一种无为的达观面对生活,不对人生采取积极的行动主义的态度,而是以饱满的身心去体验一种“无为逍遥”的诗化人生。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探讨庄子生命美学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几个“悖论”。由于这种悖论的存在,使得表面上看起来和谐完满的庄子生命美学潜藏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使庄子的化蝶之梦最终变的飘渺不定。 首先是追求自由与泯灭自我的悖论。庄子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又认识到诸子救世主张的无效,因此,他主张“自事其心”,在东方式的智慧的内省中体验精神的自由,《庄子》一书中处处体现出他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与渴求。庄子彻底的摆脱了生命之外的一切束缚:欲望、名利、道德、理性等等。达到了精神上的毫无挂碍和生命的自足丰盈,这也就是很多学者所极力称颂的“精神自由”。但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西方学者弗洛姆区分 了自由的两种状态:积极的和消极的。摆脱束缚在他看来只是一 种消极的自由,本质上还是不自由。混饨无为的“自然”淹没了 庄子,庄子对自然之境的追求,事实上也就是他作为一个独立的 人格主体的消失,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却丧失了自我,人的主体性 以及人的自由创造精神都混灭于这种“自然无为”的生命状态中, 这样的生命自由是可悲的。出现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庄子的精神 自由完全是主观幻想的产物,脱离了自山的真实基础——人类的 社会实践。自由虽然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由的感受,但是它毕竟不 能脱离客观的自由状态而在对自由的玄想中获得。 其次是游戏生命的美学悻论。庄子是生活的旁观者,对世俗 生活持一种疏离的态度,他以游戏的方式消解了生活中一切神圣 的规则,进入一种审美化的“生命游戏”。但在这种表面洒脱的 游戏背后却隐藏了无法克服的矛盾。庄子在骨子里并不是个游戏 者,而是个极执着、极痛苦、极认真的人。游戏是生命的一种功 能,应该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但是庄子式的游 戏却是以全面取消人的本质为前提和目的的。主体精神的萎缩使 庄子陷入了“自然”的迷途,在本质上是反审美的,最终导致人 性的另一种异化。 第四部分是对庄子生命美学的现代观照。庄子的美学与西方 及中国当代的生命美学有相似的文化语境,它们都是在个体生命 受到文明的压抑时出现的,但其目标却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各 个时期的生命美学自身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自然性与社会性、 感性与理性因被人为撕裂而难以弥合,刻意的将生命抽象化,人 道主义的色彩过分浓厚等等。当前,我们必须理性的审视生命美 学,不可过褒或过贬,以求完成对生命美学的超越。只有将个体 的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大背景结合起来,生命美学才会具有一个坚 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