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交往活动,相比传统课堂,研究型课程设计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个体的实践反思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行为。本文选取四节研究型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两节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和多模态分析方法从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视角对比两种课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改进后的FLAS分析模型和IRF会话结构作为分析工具,旨在探究研究型课程的内涵。为了了解研究型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成效,本研究从实践层面出发,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式,试图整体呈现研究型课程的全貌,本文意在探讨:研究型课程与综合实践类的课程基础型课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借此发掘研究型课程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表现的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回答以下几个子问题:(1)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有什么不同?(2)研究型课堂有没有规律可循?(3)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研究发现:第一,研究型课程更为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第二,具备研究型课程授课经验的教师具备更全面的教师素养。第三,研究型课程的课堂体现了一定的有序性、结构化特征。第三,研究型课程的课堂中产生了指向高阶思维和社会性发展的话语变革。第四,研究型课程在行进的过程中具有时代性特征。最后,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研究案例H校的研究型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学校成员欠发展的教师素养,课程实施缺乏连贯性,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学校开展研究型课程需要关注四个关键问题,即厘清研究型课程的本质,课程实施的计划性,教师专业化培养,校本教材的研发。最后,笔者基于本研究提出学校开设研究型课程的一些建议,希望引发教育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就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实践进行更多的探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