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焦虑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孤独感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b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非实验设计研究方法中的问卷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几所院校选取720名被试,探讨了依恋焦虑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探讨了孤独感和自我控制在依恋焦虑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的作用。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1.依恋焦虑分量表、孤独感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的信效度良好,适合于本次研究。
  2.大学生孤独感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3.大学生依恋焦虑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大一年级依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大四、研究生及以上。大二年级依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生及以上。
  4.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生理损伤维度在性别差异显著,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和认知失败维度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表现为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生理损伤维度在是否恋爱上差异显著,表现为有过恋爱经历高于没有恋爱经历。
  5.大学生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控制、健康习惯以及节制娱乐维度在性别检验上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自我控制及其健康习惯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及以上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
  6.依恋焦虑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正相关。依恋焦虑与孤独感正相关。孤独感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正相关。自我控制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负相关。自我控制与孤独感负相关。依恋焦虑与自我控制负相关。
  7.依恋焦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孤独感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焦虑的大学生通过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增加了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自我控制调节依恋焦虑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这条路径。具体来说,与高自我控制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自我控制的依恋焦虑个体经由孤独感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研究基于媒体效应的差异易感模型、社会比较理论及客体化理论,研究社交网站使用(主动性/被动性)对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以及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和反刍思维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共选取哈尔滨三所高校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客体化身体意识量表》、《反刍思维问卷》进行测试。研究表明:  (1)大学生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