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研究(1939—1943)——以抗大在浆水为中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其前身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次年年初,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名抗大。1939年6月抗大移驻到华北敌后办学,在各地创建分校。1943年初,抗大重返陕北绥德,各分校也随之返回陕北。1946年2月,抗大正式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抗大办学达10年之久,总校曾辗转陕北、山西、河北等地,分校遍及陕甘宁、华北、华中等地区,抗大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十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以抗大在敌后特别是在浆水办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该校的办学过程及其成效。挺进敌后,抗大面临流动办学以及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为改变困境,抗大进行了积极探索,除在方针、政策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外,加强对学员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注重教员的政治思想与业务能力的培养,尝试改良教学方法。抗大在敌后培养了大批的军政干部和一批专业人才。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时期由于办学困境对教学质量影响以及个别学员、干部思想上存在不稳定因素。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土壤之上,是一种新型政党模式。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在平定南疆的过程中,陆续在南疆各城派遣满洲大员驻防、办事,各大臣受参赞大臣节制而统于伊犁将军,逐步形成了清代独特的南疆八旗驻防制度。该制度
二战以来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对中国明清史的研究一直是美国汉学界的重点问题。费正清领导下的哈佛学派的明清史研究经历了几代学者,实现了从以西方视角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