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建筑形态设计研究——以青要山风景区建筑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风景建筑的规划设计实践为依托,通过河南青要山、浮戏山风景区修建性规划等实际工程项目,分析影响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而确定本论文选题。历经实际工程的调研、构思策划草案、规划设计方案讨论、推敲调整、提出设计成果,方案评审与修改完善等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分析总结实际工程,从而探讨论文命题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论证,完成论文的写作。针对风景建筑设计与形态问题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完善风景建筑形态(风景景观的形态、风景建筑的形态以及风景与建筑的组合形态)设计问题。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形式美法则、构成原理等基础形态问题;综合研究包括东西方风景建筑分析、风景建筑形态、风景建筑设计与实施等相关问题。本文旨在关注风景建筑设计与形态问题,认识风景建筑形态在风景建筑中的突出位置,探析风景建筑设计与风景建筑形态的关系,并指导风景建筑设计实践,期望对将来的景观建筑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风景建筑形态(风景景观的形态、风景建筑的形态以及风景与建筑的组合形态)以及风景建筑设计与实施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共五章,按组织结构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章绪论部分。作为整个论文导引,主要阐明了研究课题的总体情况和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特点及现状。分别介绍了中西方风景建筑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现代风景建筑的发展特点,并针所其建筑形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第三章理论依据。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学习、借鉴与传承,升华形态基础理论到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到风景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风景建筑的哲学思想指导风景建筑形态设计,另外分析了制约风景建筑形态的各种因素。   第四、五章策略及运用。以理论研究和实际项目经验为基础并在第三章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的指引下,以青要山风景区风景建筑设计为例,在充分分析项目背景的前提下,分别以尊重自然地貌的建筑形态构成、传承地域文化的建筑形态构成、不同功能建筑形态的体现形式三个方面来探讨风景建筑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并对全文做了总结。
其他文献
建筑学很长时间以来,秉承自然界中材料及物质定律的逻辑,一直在几何领域中徘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维特鲁维在《建筑十书》提出的“坚固、实用、美观”被认为是评判建筑价值的
城市美自古以来就是设计师、建筑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构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对影响屋顶发展的经济、技术、地域、民
面对有限的城市资源以及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所引起的郊区化,柏林重新意识到通过公共轨道交通促使城市空间精明增长的重要意义。特别在两德统一之后,围绕轨道站点的城市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社会文化、消费理念的不断扩张,建筑不得不将日常生活纳入到设计的考量中去,因此就促使信息媒介与建筑表皮发生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将技术、意识
学位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速化,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我国住宅的建筑面积应该更好地适应国情。2006
城市建筑的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规划管理部门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各类、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可统称为规划)作为设计控制的内容,通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单纯的保护到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和满足居民生活现代化要求的实践过程。历史文化名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农村城市化运动剥离出一大批手足无措的失地农民,这部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夹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属于城市化过程的中
伴随着去工业化的进程,企业的倒闭、工人的失业等,留给这砦曾经因工业而繁华,以工人为主要人口的城市的是苦涩的回忆、废弃的工厂、以及衰败的公共空间。80年代起,对工业旧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