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气滞血瘀型),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的优越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南开医院外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病人病例73例,其中大型手术后54例,中小型手术后1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8例(占52.05%),对照组35例(占47.95%)。研究组:通过采用基础治疗: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④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及生长抑素以减少消化液分泌;⑤及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肠道渗出和促进水肿消退;⑥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同时联合中药方剂活血通腑方(大黄15g,桃仁10g,芒硝10g,红花5g,延胡索10g,莱菔子10g。以上中药煎剂煎至200mL,每日1剂,分上、下午各1次胃管注入,灌注后夹管2~3h,同时每日加生大黄30g煎剂200 mL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给予基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分别通过观察临床症状、x线气液平面等指标进行分析其临床疗效。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0天,同时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比较研究组在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缩短病程等方面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病例痊愈者27例占71.05%;显效5例,占13.15%;有效5例,占13.15%;无效1例,占2.63%;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病例痊愈者18例,占51.43%;显效6例,占17.14%;有效4例,占11.43%;无效7例,占20.00%;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排水样便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的肠梗阻有多种类型,并且术后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肠梗阻原因也不相同。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临床上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而祖国医学认为,六腑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出现“痛、吐、胀、闭”四大症状,即气滞血瘀和水饮内停六腑梗阻的表现。其中以气滞为主者,即证见脘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失气则胀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伴呕吐,脉弦,苔薄;以血瘀为主者,则痛势较剧,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弦或涩。本文通过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的病人,经过中药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联合基础治疗后均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气滞血瘀型)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