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多驱动基因和TP53基因检测及基因共突变预后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89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其组织学亚型较多,是最具有遗传和生物多样性的肿瘤之一,其预防和治疗面对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NSCLC中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过去的十年中,研制出了各种新型靶向药物,产生了新的治疗策略。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策略,从基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经验性选择治疗,转向基于患者肿瘤驱动分子结构改变的生物标志物的治疗。如NSCLC患者中常见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变时,NCCN指南推荐:一线治疗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NSCLC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基于基因型的靶向治疗是实现NSCLC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第一步。环化单分子扩增重测序技术(Cyclic Single-Molecular Amplification and Resequencing Technology,cSMART)首次应用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检测母体血浆中循环的胎儿等位基因突变。应用独特的条形码预先扩增单个等位基因分子。cSMART仅计数一次,消除了潜在的PCR大小偏差,更准确地定量了血浆样本中突变等位基因的百分比。这种新一代测序技术能够从小的肿瘤患者血浆中快速、全面地测序个体肿瘤患者的基因组。这种技术进展有利于对NSCLC患者进行分子亚群层次的分类,从而增加了用于临床评估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方法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目前对于如何选择、解释和应用基因和基因组分析结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基因分型和基因组检测在NSCLC治疗决策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中分析了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多个驱动基因和抑癌基因TP53的变异情况,探讨它们在晚期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EGFR/TP53、EGFR/PIK-3CA基因共突变对晚期NSCLC患者EGFR-TKIs疗效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cSMART技术检测96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常见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基α(PIK3CA)、鼠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基因、转导重排基因(RET)、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和抑癌基因肿瘤蛋白p53(TP53)的变异情况,分析上述基因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分析突变率最高的EGFR ctDNA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分析了 EGFR/TP53、EGFR/PIK-3CA基因共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GFR/TP53、EGFR/PIK-3CA基因共突变与EGFR-TKIs疗效及预后关系。结果1.96 例晚期 NSCLC 中 EGFR、TP53、KRAS、PIK3CA、MET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 44.80%、14.60%、10.40%、9.38%和 4.17%,ALK 和 HER2 基因突变检出率均为2.10%,ALK和ROS1融合阳性各检出1例。相较于鳞癌患者,观察到腺癌/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癌热点基因的检出率较高。观察到EGFR、TP53、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之间无明显关系。2.在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44.2%(19/43)患者发生EGFR的单突变,20.9%(9/43)患者发生双突变或三突变,有34.9%(15/43)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同时检出TP53、KRAS、PIK3CA其他耐药基因的突变。EGFR ctDNA浓度在≤60岁年龄组中的含量高于>60岁年龄组(P<0.05)。3.43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中,EGFR单基因突变28例,EGFR/TP53基因共突变7例,EGFR/PIK3CA共突变6例。一线接受EGFR-TKIs治疗单纯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较EGFR/TP53、EGFR/PIK-3CA基因共突变NSCLC患者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的EGFR-TKIs治疗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均高于 EGFR/TP53、EGFR/PIK-3CA 基因共突变患者,EGFR/TP53 基因共突变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晚期NSCLC治疗过程中,多基因联合检测优于单基因检测。2.EGFR ctDNA含量在年轻患者中含量更高,检出的灵敏度更高。3.TP53基因因突变与晚期NSCLC继发EGFR T790M耐药突变和使用EGFR-TKIs的疗效有一定相关性。4.EGFR/PIK3CA共突变中PIK3CA基因E545K突变同T790M突变为继发耐药突变。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甘孜州九龙县S215呷尔镇至汤古乡段沿线华丘元宝山、呷尔镇大铺子后山、狮子神山、汤古乡神仙坝边坡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搜集、整理与边坡景观设计相关的国
目的:有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 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后,罪
目的:了解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发展水平及总体概况,分析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效率,比较分析湘西州与湖南省总体发展水平及全国发展水平差异。探讨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投入与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及妇幼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湘西州地区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发展水平,采用2012—2016年5年的时间面板数据和湘西州的横截面数据对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的资
单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近海风电结构基础形式。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单桩基础的海上风电结构过渡段,研究了过渡段灌浆体在风荷载和波浪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性能。主要研
基因治疗就是把正确的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中进行表达,对由于基因变异和缺陷所引发的疾病进行治疗的生物医学技术。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很好的前景,引起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时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转染载体,将基因药物导入细胞并能稳定地发挥其作用。用于基因载体主要有病毒基因载体和非病毒基因载体。病毒基因载体有逆转录病毒、腺病毒等,其转染效率高,但也存在安全性低,出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得飞速发展,航天器上广泛采用的星载大口径天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航天器经历阴影区到日照区受到其柔性附件大口径天线受到来自太阳辐射的强力热流,造成柔性天线阵面的热变形,引发卫星本体、天线阵面与热载荷之间的耦合问题。基于小变形假设的传统多柔体动力学系统分析方法不能够准确描述大范围大柔度动力学模型,具有描述大柔性大变形先天优势的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
杨溥被大家熟知的身份就是明初“三杨”之一。作为明初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杨溥的从政时间长达四十七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初仕时期,从杨溥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入仕
本文以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框架,以2019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两个同传版本为例子来具体分析产品发布会直播同传的难点和应对策略,希望能够能加强人
目的:掌握不同动物源和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耐药和毒素基因流行情况;并比较不同来源菌株之间的分子型别和分子特征的差异,以揭示不同来源金葡菌的特异性表型和分子标志物。为预测动物相关金葡菌跨种属传播风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以有效控制和遏制动物相关金葡菌向人群传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个城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江门市)的动物和人群进行鼻拭子采样。所有金葡菌进行抗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原发于食管鳞状上皮[1],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为全球前五,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由于早期症状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