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管理以其面向成果、基于团队,跨越部门或组织,柔性和动态管理等特点为企业管理者们所关注。项目管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项目管理技术在众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都要求项目管理理论及实践能够顺应“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潮流。
传统项目管理理论是以技术为导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将项目管理知识按(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未能充分体现项目的复杂性及其管理的特殊规律性,“理论基础薄弱导致项目管理研究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的经验论证上”。20 世纪 90 年代后,国内外项目管理学者开始关注项目团队、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和虚拟伙伴关系等人和组织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尽管在定性(量)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偏重个别经验、缺乏理论抽象和实证研究少”等缺陷。此外,在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也被应用到投资项目规划及其社会评价中。人们开始反思“三大控制”(即,对时间、成本和质量的控制)的合理性,并重新考虑项目成功的定义。
本文从项目协调的角度出发,借鉴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理论、计算信息科学及应用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研究了人和组织因素在项目(微观)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运行机制,对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着重论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分析了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基本属性,指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是“项目的协调”。然后,通过“协调界面”的概念,将复杂的项目“协调”活动划分为“技术协调”和“组织协调”两个层次,为进一步探讨项目的“协调”/决策模式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组织结构和团队建设两个方面,构筑了项目技术协调的基本框架:基于流程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和学习型项目团队。通过分析这种项目组织形式的管理优点和学习型团队在项目技术协调过程中的组织形式,阐明了人和组织因素对项目(微观)决策的重要影响。
最后,本文将公司治理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基于原型化方法(Prototyping)、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构建了项目组织协调的决策模型,并给出了一个示范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