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初探——以渭南北站广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兴建设,其载体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工程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高铁站前广场作为高铁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过渡空间,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的交汇之处,是客流换乘和集散的场所。站前广设计的好坏对客流集散系统是否能够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高铁客运站,多数采用高进低出、高架候车的方式,铁路线高架穿越站房,地平层被分隔出两个站前广场,每个广场所承担的功能有所不同。因新建高铁客运站多数地处城市边缘地带,面向城市中心的广场承担着主要的交通集散和综合配套功能,背向城市中心的广场有些因自然地理环境的阻挡成为景观广场,有些则作为带动新区城市发展成为新城市动力广场。因此,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更为综合化和多元化,每个高铁客运站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站前广场的功能构成、布局形式和基本形态、交通组织设计均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笔者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郑西高铁线路上新渭南站(渭南北站)相关设计项目,其中包括渭南北火车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渭南北火车站站前广场方案设计及施工图绘制等,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方法。南广场于2011年3月竣工完成。  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对比解析、项目实践是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笔者乘坐高铁,沿着我国目前开通运营的几条高铁线路(津京城际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杭高铁)调研了北京南站、天津站、上海南站、长沙南站、武汉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西安北站、苏州站等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其中部分站前广场已经建成,多数还在施工建设中。同时,依托渭南北站站前广场设计项目,笔者调研昆山南站、华山北站、灵宝西站、三门峡南站、洛阳龙门站、渑池南站等中型过境车站站前广场。另外,对部分普通客运站进行调研,如北京西站、成都站、武昌站、西安站、南京站等。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从高铁客运站与普铁客运站前广场、不同高铁站前广场两个方向着手,进行初步总结,得出我国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要点、功能构成特色、布局形式和基本形态要素、交通组织方式原则及未来发展展望。
其他文献
自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1866—1929)在《意大利艺术与费拉拉无忧宫中的国际占星术》(1912)一文里提出图像学研究方法以来,图像学就一直在建筑学研究中运用于
空间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在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空间本身却往往被忽略,认为空间形态和模式仅仅是社会、经济等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投影,空间失去了主体性。这样造
高架道路桥下空间中大量出现的违章占用现象屡禁不止,“生生不息”,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市政管理力度的不足与混乱、占用者对于经济利润的追求外,我们是否可以从城市空间
中国高等教育校园规划建设也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发展变化的。随着教育的越来越普及,入学人数增多,各大高校相继更新老校区、购置土地扩建新校区等方式扩大招生
天然降雨后,在自然气候要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构成城市表面的建筑及环境铺装多孔材料中的水分会逐渐迁移至材料层的表面,以水分蒸发的方式形成对周围环境
本论文主要探讨轻钢结构住宅在中国农村的初期现况与未来发展可能性,并通过“北新房屋”与“第三建筑工作室”两套全然不同的轻钢构住宅系统进行说明与比较,其章节分为三个阶段
和谐理念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也必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当代地域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对全球化表现出抵抗的姿态和批判的精神,但它却以
归纳总结生念学中与空间相关的理论,提炼出对于区域景观规划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知识,结合具体的规划实例,进行应用研究,以期达到从复杂的相关学科中精简出区域规划可以借的理论,理清
中庭空间在酒店的设计中应用频繁,故对酒店中庭的研究,对于酒店设计无疑是一种有益补充。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尚未有对于中庭的明确定义,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中户外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居住区中,五个随机性的居住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