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指谓的传统孝文化,是指经过孔子改造后的广义孝文化,而不是孔子以前仅仅在“奉养”和“祭祀”两个层面上存在的狭义孝文化形态。在孔子那里,“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又是“孝”行之果。这样,在孔子孝义中,“孝”与“仁”的内在同一性和“仁”、“孝”与“礼”的内外共存性,构成了孔子所继承和倡导的孝文化独有的特色。作为一个文化现象,传统孝文化的产生和流变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被经济所决定的社会的政治状况。因此,为了能够对传统孝文化进行科学的说明,我们一方面对孝文化的产生基础和流变过程作了认真的分析。另一方面,我们重新审视了“五四”学人对传统孝文化的批判。我们认为,在中国,孝的观念及规范,经过历代圣哲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已经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它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评判人的德行标准。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之进行批判继承,即对传统孝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可能性和现实途径加以探求,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孝文化,分别从现代孝文化的基本内涵、目标、原则和内容及其基本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孝文化,必须处理好现代孝文化与传统孝文化、民间风俗伦理与国家政治制度、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等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内涵上要给传统孝文化以准确的定位,要与我国的现代国情相符合,注重个人的修养,提倡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平等的伦理精神,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为指归。应该看到,我们面对的是社会转型时期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现代孝文化赖以生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会被历史现成地“给予”,它需要经过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的再塑造。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