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与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及其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改进与发展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推动基金长期平衡能够实现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逐步提升城乡人口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小,地方财力明显不足,加之农村人口基数大、比例高,由此导致了其偏低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与有待完善的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使得老年人口无法及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就甘肃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确定及其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与其相关的现行政策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总结,实证分析了甘肃省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支持能力。研究发现:第一,甘肃省城乡居保待遇确定与调整机制相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第二,甘肃省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积累有限,总体待遇偏低;第三,省内各市州的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财政支持能力存在差距,且这种差距分布大致与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契合;此外,财政支持能力较低,养老金调整动力不足。综合考虑,在借鉴国外典型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城乡居保待遇确定与调整机制制度化建设,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个人账户积累,提升总体待遇水平;提高地方财政支持能力,激发养老金调整功能。
其他文献
尺度依赖性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也是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地貌是直接影响景观格局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地貌类型对尺度效应的影响还未可知。本研究选择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典型地貌类型的景观作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对幅度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景观结构特征的分析表明,山地景观中的基质组分为草地,对景观动态具有控制作用;丘陵景观和平原景观中耕地的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是为景观
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2020年中国藜麦种植面积约2万公顷,其中甘肃种植面积约1万公顷,而“陇藜1号”为甘肃的主栽品种。藜麦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源,蛋白质含量在12~23%。近年来,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藜麦清蛋白,本研究以甘肃主栽品种“陇藜1号”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清蛋白,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和对“陇藜1号”籽粒清蛋白理化性质(清蛋
2018~2019年,在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草原上,通过观测灌木和草本植物高度、盖度、物种数、植被构成以及生物量等,对高寒灌丛群落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等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群落特征、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了研究区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以明晰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群落特征和资源现状及其区域群落生产力。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群落,记录灌木物种6种,隶属3科4属
农业保险是世界公认的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户收入的强有效手段。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每年约有20%的粮食遭受损失,甘肃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自2007年试点以来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业务发展、保障水平、险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补贴比例不合理、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如何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从农户、
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备强吸附性,相较于天然淀粉(native starch,NS),PS在改性反应中可释放更多化学反应位点,有助于提升反应效率。这使得PS成为研究热点,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在PS的制备及其对功能性分子的吸附应用,对PS的化学改性研究较少。阿魏酸(ferulic acid,FA)是一种功能性酚酸,但其分子结构中苯环和短不饱和烃链的存在导
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具有储蓄、再分配与保险等多种功能。2014开始我国合并原有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年,甘肃省印发《关于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正式实施。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城乡居民养
作为发端于传统家庭农户基础上的家庭农场能够很好的兼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在分散化生产的小农户和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之间架起桥梁,并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张掖市是甘肃省率先推行家庭农场发展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发展也取得一定成就,但其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诸多障碍,尤其是家庭农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甘肃省农牧交错带地处中国内陆,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是植被类型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区域,也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集及28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综合采用Sen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气候倾向率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6种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NDVI对不同气象因子的响应程
氮素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子,尤其是在受水分和养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近年来,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氮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不同氮沉降水平(0 g·(m2·a)-1、4 g·(m2·a)-1、8 g·(m2·a)-1)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纵深推进和“六个精准”的落实,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农村大量劳动力的不断向外转移,同时也促进了农户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农户家庭总收入不断增长时,其必然会对农户家庭的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农户兼业行为逐渐盛行,慢慢发展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增收途径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兼业行为,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户的知识和就业的经验,另一方面会给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