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CHFR调控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ircCHFR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验证circCHFR调控VSMCs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深入探讨circCHFR/mi R-214-3p/Wnt3/β-catenin途径在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方法运用ox-LDL诱导VSMCs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circCHFR相对表达水平;核糖核酸酶R(RNase R)酶切实验和RNA核浆分离实验明确circCHFR的稳定性及核质定位;通过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ircCHFR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ircCHF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circCHFR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circCHFR对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通过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ircCHFR对细胞中Wnt3表达的影响;通过MTT实验、平板克隆、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Wnt3对ox-LDL诱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ELISA法检测Wnt3对ox-LDL诱导的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Wnt3对ox-LDL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q RT-PCR明确circCHFR直接靶向mi R-214-3p;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 RT-PCR及Western blot明确mi R-214-3p直接靶向Wnt3;通过MTT实验、平板克隆、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和ELISA实验明确mi R-214-3p和Wnt3对circCHFR作用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ircCHFR/mi R-214-3p/Wnt3是否对下游β-catenin存在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诱导VSMCs中circCHFR表达升高;RNase R酶切实验和RNA核浆分离实验结果表明circCHFR对RNase R酶具有耐受性,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敲减circCHFR逆转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在VSMCs中敲减circCHFR时,抑制Wnt3基因表达;敲减Wnt3能够逆转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circCHFR与mi R-214-3p靶向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共同转染p GL3-circCHFR和mi R-214-3p mimics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ox-LDL诱导VSMCs中mi R-214-3p表达降低,在VSMCs中敲减circCHFR时,促进mi R-214-3p表达;mi R-214-3p与Wnt3的3’UTR靶向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共同转染p GL3-Wnt3 3’UTR和mi R-214-3p mimics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在VSMCs转染mi R-214-3p mimics后,Wnt3 m 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转染mi R-214-3p inhibitor后,Wnt3 m 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与ox-LDL+si-NC组比较,ox-LDL+si-circCHFR#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浓度较少,细胞内ROS水平降低,SOD和Gpx活性增强,细胞中Wnt3 m RNA及Wnt3、nuclear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与ox-LDL+si-circCHFR#1+anti-mi R-NC组比较,ox-LDL+si-circCHFR#1+anti-mi R-214-3p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浓度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SOD和Gpx活性降低,细胞中Wnt3 m RNA及Wnt3、nuclear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与ox-LDL+si-circCHFR#1+pc DNA组比较,ox-LDL+si-circCHFR#1+Wnt3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浓度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SOD和Gpx活性降低,细胞中Wnt3m RNA及Wnt3、nuclear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CircCHFR在ox-LDL诱导的VSMCs中表达升高,敲减circCHFR能够逆转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circCHFR对VSMCs增殖、迁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吸附mi R-214-3p,进而影响Wnt3/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体内恶性克隆细胞增多和细胞免疫耐受。MDS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调节功能亢进,IL-10、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以及高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ICP,如PD-1、TIM3、CTLA-4等)均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耐受。PD-1和
目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和血管周围炎症是促肺动脉高压(PAH)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PA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PASMCs过度增殖引起肺血管重构,缺氧是造成PAH的主要诱因。目前PAH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功能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生成。关于lnc RNA异常表达水平与PAH发生发展关系的深入的机制研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泡沫细胞作为AS病变形成的重要病理标志,广泛存在于病变的各个阶段,在AS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是泡沫细胞的重要来源,但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新近研究显示,转录因子c-Fos(FBJ o
目的 观察化痰祛湿活血方对油酸诱导的脂肪变HepG2.2.15细胞LXRα/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恩替卡韦抗病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脂肪变HepG2.2.15细胞分为6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激动剂组、激动剂+联合组。模型组加入空白组大鼠血清,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分别加入各组含药血清,激动剂组加入LXRs激动剂,激动剂组+联合组加入LXRs激动剂及联合组大鼠含药
目的通过重组可溶性小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干预治疗免疫介导的SAA模型小鼠,观察其对SAA小鼠模型疗效;探索并建立CD8+T细胞体外刺激培养体系,分析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中TRAIL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
目的1.本研究应用RNA-seq技术检测初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imia,SAA)患者、正常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信使RNA(messager RNA,m RNA)的表达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lncRNAs的作用靶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PNH患者CD59-和CD59+粒单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筛选并研究其在PNH克隆增殖中的作用,初步探讨LncRNA促进PNH克隆获得增殖优势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患者接受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前后P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寻找影响农村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在农村地区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为于2014年5月在天津蓟县杨津庄镇对45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调查记录了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和体格检查结果,并对该研究人群进行了颈
面神经形态纤细,走行迂曲,其分布存在较多的变异。腮腺段面神经周围有血管、腮腺导管和淋巴结,颞骨段面神经周围基本全程被骨质包绕,因此该区域扩散张量成像(DTI)伪影严重。多次激发分段读取扩散加权成像(DTI-RESOLVE)能够显著减少磁敏感伪影和流动伪影,尤其适合对距离体表较近的腺体成像。本研究使用该DTI序列对腮腺和颞骨段面神经成像,采用共同空间和兴趣区对面神经进行组水平分析,以探索腮腺内面神经
背景:老年人的高龄化通常伴随着许多疾病的发生,为社会增加医疗、经济等负担。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ANS)功能在老年人中随年龄增加呈现逐渐衰退的状态,且与许多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相关。以肌肉力量,步行速度,平衡功能为主的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同样普遍存在,与多种疾病相关,以进行性衰退为特点。在老年人中,尤其是在老年人不同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