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开始更高的追求。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阶层都开始对满足人类精神文明的园林有了更高的追求。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心开始从生产转向消费,进入以消费为主体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质量。园林已经成为人们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人们不再满足园林的基本功能,开始追求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以及园林所传递给大众的精神和意义。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各种思想、观念、理想都在当代园林中获得充分的体现。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通过信息媒介、国外设计组织在国内的园林实践等开始对中国园林产生影响,它丰富了我国园林规划设计风格。但在我国园林设计实践领域广泛存在设计风格跟风和价值失范的现象,从“形式借鉴”走向“形式照抄”,忽视了我国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园林历史,使得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园林文化逐渐消失,造成了中国园林设计价值取向混乱的局面。我们必须研究在西方独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园林背后的设计思想和它的方法论,再将其应用到基于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园林,形成我们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理论,从而指导中国后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实践。本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起源、发展进行整理归纳,并对“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园林”作出概念性界定,同时提出影响中国当代园林发展的四个因素:西方思潮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人的个性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现阶段中国园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始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园林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形成原因、创作思想进行研究,总结出西方园林是将符号学和语义学作为后现代主义园林创作的方法论和把园林作为表意、叙事、记述历史文化、表达地方特色、表现大众审美的符号。基于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园林的本质的研究,依据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知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园林审美学、当代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等理论,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当代公众园林审美特质和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提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应用中应当遵循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创作手法。最后通过对已有实际项目分析,对理论研究阶段进行了验证和总结,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