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中关于社会冲突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社会冲突关系的结构来源、社会冲突中群体意识的形成、社会冲突中集体行动的选择和社会冲突中的妥协策略等四个角度,为社会冲突理论提供一系列微观假设。这一研究的创新性在于:(1)以社会冲突理论专题形式,深入研究和整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学者的社会学思想,从该学派基于个体行动者选择的视角出发,丰富了社会冲突理论研究的细节,增加了社会冲突理论对当代社会状况的解释能力。(2)较为全面的对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发展的流派进行评析,并加入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社会冲突思想的评介,增强了对西方现代社会冲突研究考察的全面性,也理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提供了更完善的理论背景。(3)在论文结论中,基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资源,把其理论定位为一种“弱阶级”的理论,并尝试给出社会冲突理论微观基础的系统性假设框架。本文的主要观点:(1)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给出了宏观社会冲突理论构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冲突思想中突出了人与社会的总体性对抗关系,从具体行动者出发,构建冲突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增长点;(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剥削关系进行分类,使占有不同要素的行动者,在多维剥削关系中,可能处于矛盾的地位上,现代社会的冲突基于多元对立关系交织的结构;(3)以剥削机制为核心建立起的社会群体分类,相互存在内在矛盾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大多数行动者处于“矛盾的中间阶级”定位上,其为物质利益展开的集体冲突行动的倾向受不同类型剥削关系的影响;(4)对立关系的复杂性,使阶级意识在充分自觉和完全自发之间存在连续性变化,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消极的阶级意识”概念处于两者中间,实际等同于利益集团的群体意识概念,是局部性或区域性的群体意识自觉;(5)冲突的集体行动者在“消极的阶级意识”形塑下,依照对现实的认知、对时局的推测和对得失的权衡给出的方向,选择是否参与集体冲突和与哪些群体联盟;(6)群体意识形成的广度和深入塑造了阶级行动者联合的权力,在对现实和未来物质利益的权衡下,冲突可能从囚徒博弈走向合作博弈,冲突中的妥协是可选方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阶级长期的妥协中构建了现代国家和政治制度,当然这种制度本质仍然是对抗性的。(7)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从生产关系出发建立不同行动者集团的内在矛盾关系结构,使他们的”阶级”概念明显优于普通的社会群体概念。但他们弱化了马克思的理论,屈从于对现实解释的关照,他们的剥削概念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剥削概念,“消极的阶级意识”实质上是利益集团的群体意识。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行动者个体出发,探索建构社会冲突的微观解释理论,包括4个方面命题组共16项主要命题。社会冲突是行动者围绕利益开展集体博弈的结果,联系冲突双方的各类对立关系的组合形式,构成博弈的基本格局,行动者的个体意识和偏好、形成群体的机会和群体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冲突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冲突的结果。加强社会冲突的治理,不是要消除或压制冲突,而是在调整多种生产性对立关系和非生产性对立关系的组合的同时,推动各利益群体的群体意识成熟,并为冲突各方选择妥协创造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