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_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给高职院校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学生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厌学等情况,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们亟待思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但个性化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Learning学习形式多样,不受空间控制,利于学生主体优势体现,但是容易出现迷航;企业实训学习到的都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脱离学校教育直接去企业实训不现实,学校教育仍然是主阵地。那么如何将三者优势结合起来达到教育的最优化?混合式学习正是当前可以用来指导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适应课程的变化。混合式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以及该课程本身的特点,选择和组合各类技术要素、学习方式,选择媒体类型,将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展其长,互为补充,构成最佳的学习要素组合,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对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包括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等,构建了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和应用模式。从前期分析、学习组织过程、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几个方面开展混合式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实证研究中,通过对观察法、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验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采用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在这种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课程目标更好地实现,提高了教学效率,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文化与教育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有关教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而且我相信更多新的研究将不断涌现。   本论
物体显示的色彩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自然色彩”,二是“人造色彩”;色彩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组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随着新技
近来高校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热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以往教学改革多强调教师“教”的层面,缺少对学生层面的关注,而且正是在这样思路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属性效应是人类归纳推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效应,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标志着人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灵活的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以往关于属性效应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彰扬其本应有的现实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彰显现实性呢?笔者试提出以下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一、树立数学现实性的教学观人的行为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长期以来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占据着国内教育的主要舞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旧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建设桎梏所在。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社会参与教育理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环节的学生家庭作业在社会对家庭教育意识增强、教师关注学生主体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应然
通过对初中学生体质的调查发现,繁重的学习负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学校体育的缺位等是导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就要进行学校体
本文分析了国际在线分析仪器领域的发展状况,对目前国内在线分析仪器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和解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