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藜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伪谷物,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谷物,接近牛奶蛋白质的价值,具有适合人类吸收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油脂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ω-3和ω-6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此外藜麦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藜麦的营养价值广为认知,但其产品单一,限制了藜麦的消费。本论文以藜麦为原料,经过茶汤真空浸渍、烘干、三段式焙烤等工艺制成藜麦茶。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藜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伪谷物,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谷物,接近牛奶蛋白质的价值,具有适合人类吸收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油脂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ω-3和ω-6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此外藜麦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藜麦的营养价值广为认知,但其产品单一,限制了藜麦的消费。本论文以藜麦为原料,经过茶汤真空浸渍、烘干、三段式焙烤等工艺制成藜麦茶。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别定性定量测定其酚类化合物和脂肪酸的含量,并解析藜麦茶的香气成分,试验结果为藜麦茶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Plackett-Burman设计用于筛选藜麦茶加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焙烤工艺,确定藜麦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真空浸渍温度45℃,浸渍时间90分钟,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30分钟,第一阶段焙烤温度90℃,焙烤时间20分钟;第二阶段焙烤温度150℃,焙烤时间15分钟;第三阶段焙烤温度200℃,焙烤时间7分钟。(2)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藜麦茶加工前后游离和结合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测定表明:藜麦中的酚类化合物大多以结合形式存在,酚类物质主要是酚酸类,其中,没食子酸和阿魏.酸占藜麦.游离酚.类化合物总量的46%。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和山.奈酚。焙烤后,藜麦茶中游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54%、16%,游离态总酚指数和结合态总酚指数分别是藜麦的2.3倍、1.2倍,且大多数单体酚类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焙烤处理后藜麦茶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在游离态提取物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了1.38倍,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4.61倍,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提高2.63倍。酸水解结合态提取物中,藜麦茶的抗氧化能力略微增加。而碱水解结合态提取物中,藜麦茶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通过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检测藜麦茶加工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藜麦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0.7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56.17%。经过焙烤加工,藜麦茶的PUFA/SFA值和ω-6/ω-3值有所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33.14%,α-亚麻酸、γ-亚麻.酸和亚油酸的保留率分别为85.18%、75.69%和65.29%。在藜麦茶加工过程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呈波动趋势。与藜麦相比,藜麦茶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了23.21%。(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藜麦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藜麦茶的加工过程中,各种挥发性香气增加。藜麦中仅检出26种香气成分,而藜麦茶检出61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吡嗪和杂环类物质(呋喃类、吡咯类、酚类、吡啶类、恶唑类)。其中醛类(6.700 mg/L)和吡嗪类(0.716 mg/L)是藜麦茶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5.67%。其次是醇类(4.03%)和酮类(3.13%),酯类含量(1.21%)最少。茶香和焙烤香的结合构成了藜麦茶的特色香气,其香气骨架成分主要是异戊醛(29.40%),2-甲基丁醛(25.26%),异丁醛(9.30%)、正己醛(5.66%)、环己烷(4.43%)、2,5-二甲基吡嗪(2.55%)、2-乙基-5-甲基吡嗪(1.34%)、二甲基硫(1.72%)。
其他文献
自中非共和国Ombella M’poko 州2013年爆发武装冲突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从2013年的52%下降到2017年的42.3%。而据世界银行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其自给自足农业仅占GDP的16.0%。政治环境所导致的流离失所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粮食安全和生计问题。玉米产业是中非共和国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需要依托政府部门的技术及金融支持,玉米产业增长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一种起源于热带的蔬菜作物,喜温但不耐38℃以上的高温,同时番茄对冷较敏感,低于10℃会严重抑制番茄的生长生殖,干旱和盐胁迫也是对番茄造成伤害的重要的环境因子。EnY2转录因子是一种转录和m RNA输出因子,RNA-seq数据表明SlEnY2基因受高温胁迫诱导高表达,对干旱和冷也有响应。2-氧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编码基因SlF3HL,SlEnY2和S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遇到极端温度(低温、高温)的危害而大大减产。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C的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例如维管束的发育,花药次生壁的形成,植物的衰老,激素调控及信号转导等,特别是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室前期对辣椒NAC家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面积广,在全球作物中占比很大。而马铃薯种植地非常容易受旱,因为这些地方降雨量较少,水资源受限,加之马铃薯植株根系较浅,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因而其生长过程易受水分逆境胁迫。另外,当前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水分亏缺的情况愈加严重,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不可忽略。因而,深入了解马铃薯适应不同水分状况的生理与分子机制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强马铃薯在水分胁迫中的适应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子处于氧化环境中,会导致活性氧(ROS)过量累积,降低种子活力,影响发芽,造成缺苗减产。另外,活性氧的过量累积还与植株对高盐、干旱和高温等的适应性密切相关。甲硫氨酸(Met)作为含硫氨基酸之一,极易被ROS氧化为甲硫氨酸亚砜(Met SO),导致蛋白质结构和活性发生变化。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methionine sulf
近年来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设施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度施肥导致了的土壤盐渍化。在设施土壤中,硝酸盐积累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硝酸盐过量的情况下,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光合能力下降,抗氧化能力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产量与产品品质降低。因此,如何提高作物的抗性以抵御过量硝酸盐造成的胁迫,从而提高产量与品质是设施栽培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津优1号”黄瓜(Cucumis sat
株高是黄瓜的重要株型性状,株高变异不仅能改变植株株型,对黄瓜的产量、品质及轻简化栽培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创制新的矮生突变体不仅能够丰富黄瓜突变体资源,为黄瓜株型遗传改良提供新的遗传材料,同时也为黄瓜株高的分子遗传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宝贵资源。对矮生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有助于了解矮生机制和挖掘新矮生基因,为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从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个黄瓜皱叶矮生突变体C1056,
杏鲍菇营养全面,风味独特,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关于杏鲍菇加工以及风味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开展了干燥方式和熟化温度对杏鲍菇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从杏鲍菇鲜样及4种干样中共鉴定出10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6类成分,其中醇类物质
葡萄白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真菌病害之一,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欧洲葡萄易感白粉病。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挖掘野生葡萄种质的抗性基因用于遗传改良对提高欧洲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株系白河-35-1中的VpCDPK9和VpCDPK13基因在葡萄白粉菌诱导后上调表达,但是其具体的分子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前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参与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调节基因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PAC是叶绿体发育必需基因,但是人们对于PAC的生物学功能还知之甚少。本项目以PAC基因低表达突变体var6-1为试验材料,从逆转突变体的角度研究PAC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机理。本论文主要以var6-1的逆转突变体S01-1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以下试验,初步取得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