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小说化,女性化——伍尔夫批评散文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迥异于他人的批评散文文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她的批评散文文集诸如《普通读者》系列、《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三枚金币》等显示了她在批评散文上所做的继承与创新。虽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被看作引领了现代文学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的语言,她的批评散文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换句话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批评散文独立于她的小说写作语言形成了适应散文体裁的写作模式。因此,对于其批评散文的文学以及美学价值的研究不应该成为对伍尔夫研究的次要方面。  相当多的批评家在探讨伍尔夫批评散文的时候为她贴上了“印象主义者”的标签。但是这并不足以概括伍尔夫批评散文的文风特点。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论证弗吉尼亚·伍尔夫批评散文的三大特点(个人化的批评语言、小说化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话语)在批评散文中的发展轨迹,集中表现伍尔夫批评散文的语言和结构上的独特风格,并结合伍尔夫对英国传统批评散文的继承和其自身批评散文理论的实践,深刻讨论伍尔夫批评散文三大特点在具体文本中的突出体现,为伍尔夫批评散文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学术观点和专业分析,并指明伍尔夫批评散文在二十世纪英国散文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地位。
其他文献
阿诺德·本涅特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涅特在他的“五个镇”小说里,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家乡——陶瓷镇。本涅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除了小说,他一生还创作了大量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则是诗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审美单位,是诗歌的灵魂和神韵所在。中国古典诗歌非常注重托
所谓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胡文仲,2002:35)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
《紫色》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自1982年出版以来在当代评论界引起毁誉参半的争议。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位黑人妇女茜莉坚持不懈争取自由与平
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最早可以追溯到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乌托邦文学反映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部分人开
事实上,从黑人被运到美国大陆来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开始反抗和争取自由。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和民主权利的斗争始终持续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民
沃尔特?艾萨克森曾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裁及《时代》(Time Magazine)周刊总编辑,系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先后执笔完成《亨利?基辛格传》、《本杰明?富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