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使用道具的传统由来已久,当代的民族舞蹈艺术中还在延续这一传统。因此,关注道具背后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宗教特征等相关信息,是正确看待“道具”在舞蹈艺术中的地位,也是准确使用“道具”以增加舞蹈表述层次的前提。中国民族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是民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动态传承的文化符号,也是民族发展中民族精神的物化表现。本人研究蒙古族舞蹈中的“道具”使用,就是通过蒙古舞中道具使用规则,探究蒙古族历史文化、文明进程和宗教信仰等。本论以探究“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及艺术表现力为主线,从“道具”本身的物属性功利性出发,解读道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入道具的深层意义世界,探索道具在舞蹈艺术世界里的多样性呈现,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历史性发展寻找便捷之路。本论文用四个章节阐述本论题,以“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基本分类、语汇风格和艺术张力四部分为主要关注点,概括性地交待了蒙古族舞蹈艺术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宗教特征的文化内涵,并将蒙古族舞蹈中所使用的道具分为生产、生活、征战、宗教四个基本类别,并以此为出发点触及舞蹈“道具”意义世界的本真。分析这四类舞蹈中“道具”使用时所呈现的舞蹈语汇风格,体验蒙古族舞蹈中“道具”使用的艺术张力,总结出“道具”的舞蹈形象塑造、延展物的象征性的作用,并传承民族文化的规律性原则的艺术特征。本论文对蒙古族舞蹈艺术现象中,“道具”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发现舞蹈艺术中“道具”元素的使用,为蒙古族舞蹈表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继承了蒙古族舞蹈传统时,创作出包含蒙古族舞蹈和民族文化历史性的发展状态。论文讲述“道具”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方法时,兼顾到其舞蹈技法的改变,目的在于尽可能真实地反映“道具”在舞蹈艺术中存在的意义,拓展民族舞蹈创作中“道具”使用的艺术表现空间,为民族舞创作开拓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