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协商思想与实践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其特点和优势。协商民主主要包括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两大部分。总体来看,学术界对具有精英色彩的政治协商研究较多,而对具有大众色彩的社会协商关注较少。与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和各民主党派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政治协商不同,社会协商是针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制定涉及不同群体利益的决策时,党和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以及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当代中国社会协商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等有密切联系,同时也借鉴了西方协商民主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社会协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长期探索,建国初期就进行了社会协商的初步尝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发展,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逐步产生并日趋复杂,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这要求有更加畅通的利益表达和民主参与渠道。中共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社会协商制度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深入开展社会协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全国很多地区和不同领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社会协商的创造性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协商模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蓬勃发展。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当代中国社会协商思想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及趋势,解析我国社会协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对推进中国社会协商发展进行对策性思考,力图为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提供借鉴。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概述社会协商思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提出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二章阐述社会协商思想的内涵及理论渊源。第三章梳理当代中国社会协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协商的特点及趋势。第四章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协商存在的困境,提出社会协商理论研究及顶层制度设计滞后、协商主体经济条件制约、干部群众社会协商意识薄弱是社会协商发展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第五章是关于应对社会协商困境的对策性思考,提出从加强理论研究、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配套制度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协商的完善和深入发展。
其他文献
<正> 一、论争的经过笔者曾经在“学界展望”栏写了《在我国的十五—十七世纪的北亚史研究》一文(载《东洋史研究》三九一二,1980年9月),对我国的十七世纪卫拉特史的定论和若
东山钨矿位于我国南岭成矿带之一的香花岭矿田南东端。在总结分析前人关于该矿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逐一分析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控制作用,重点对
目的比较黛力新与多虑平对广泛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用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状40例分为二组,黛力新组与多虑平组各20例,疗程共6周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IPC)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膜种植和肝转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腹腔化疗作为区域性治疗手段,有其药代动力学优势,近年来研究证实,腹腔化疗联合腹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