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内科保守治疗、桥接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收集其基本信息、脑血管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及手术情况。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桥接治疗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个月临床预后情况(mRS),同时对桥接组及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的患者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评估血管再通程度,观察血管再通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对比三组卒中相关肺炎、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根据纳排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9例,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NIHSS评分的比较:组内比较:(1)内科保守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与治疗前、14天后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2)桥接治疗组:相比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2);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与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相比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与治疗后24小时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间比较:(1)治疗后24小时:内科保守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桥接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P=1.000);(2)治疗后14天:内科保守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桥接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P=1.000)。3.临床预后比较:内科保守治疗组、桥接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3.3%、75%、77.1%,桥接治疗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26;P=0.012),而桥接治疗组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两组的预后良好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血管再通率的比较:桥接组血管再通率为66.7%,直接血管内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54.8%,两组间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管再通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再通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7.9%,未通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0%,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优于未再通者(P<0.05)。6.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比较:内科保守治疗组、桥接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三组的卒中相关肺炎、脑疝、低钾血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科保守治疗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均低于桥接组(P=0.031,P=0.011),内科保守治疗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13),而桥接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组、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两组间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1,P=0.713)。结论1.桥接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均能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良好预后率,直接血管内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能降低死亡率。2.桥接治疗在血管再通率方面并不优于与直接血管内治疗,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明显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3.血管再通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血管再通患者的预后优于未再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