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商谈限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益最大化的空间;各种区域化或全球化的经济政治组织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公民更加普遍的流动。它使不同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使不同地区的人们了解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增进了科学文化知识、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一国之内的人们:文化生活方式、民族群体、宗教信仰和世界观等越来越多元化。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原先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民族主义的整合力量已经受到挑战。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背景,宪法爱国主义应运而生。宪法爱国主义不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却因为他的阐发而成为当今令人瞩目的理论。它是这样一种内涵:在依托和整合民族、文化、语言、历史传统等价值的基础之上,将公民对于一国宪法的认同作为国家认同的主要价值来源和支点,进而以此为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由于宪法认同具有普遍主义的特征,所以宪法爱国主义进一步地可以超越民族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某种集体认同,为消解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出贡献。正如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一样,宪法爱国主义也有自己发展的限度。它的理论基础让人怀疑,它所依靠的整合工具中,程序是形式主义的程序,法律是程序主义的法律,语言是很难达成共识的语言,认同是商谈的认同。在整合对象上,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全球化的背后是利益的争夺和政治的强权。因此,宪法爱国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想讨论一下宪法爱国主义理论本身存在的限度,包括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帮助人们认清这种理论实质。使人们在使用这个理论的时候,超越它的限度,发展它的内涵,使宪法爱国主义在建立现代社会集体认同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清醒、批判的头脑面对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其他文献
纳尔逊·曼德拉先生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南非通过民族和解的和平手段解决了国内激烈的种族矛盾并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结束了南非长达几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纳尔逊·曼德
马克思哲学观研究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以及革命后马克思对于哲学的定位有重要意义。文章开始从语言符号角度切入马克思哲学并逐步深入到其内部,并从内涵上把握“马克思”
生命观,基本来说,就是人们对生命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庄子的生命观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体现着庄子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以道家的最基本理论--“道”为理论基础,庄子的生命观主
“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形成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的“静”思想。本文从老子、庄子、《管子》、荀子的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意向性的概念史、问题域及其研究意义,以铺垫丹尼尔·丹尼特意向姿态理论的背景,并比较了了意向性问题的两种研究进路(现象学的和分析哲学的),论述了它们
希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著名的医生,也是自然科学家、思想家。他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的医学哲学观来源于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形成于丰富的行医实践当中,并扎根在伯
城市低保救助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极强的人文意蕴和伦理意味,体现了人道主义、公民权利、分配正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伦理思想。自1993年上海市启动城市最低
吕贝尔是西方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在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的主要是吕贝尔马克思学的其中一个观点,即马克思是最
希拉里·普特南是数十年来英美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在哲学界享有极高声誉。普特南关于事实与价值问题的论述是他内在实在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他关于指称/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