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运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在5个观察时点(治疗前、完成第5次治疗时、完成第10次治疗时、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随访)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分析针灸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纳入本课题,最终共纳入162例,每组均为81例。其中,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穴位埋皮内针、艾炷直接灸的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而西医对照组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配合颈部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5个观察时点进行VAS、NPQ及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的测量评价,所有数据收集完毕后采用SPSS19.0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成果:两组在5个观察时点(5次重复测量),各个量表中的数据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P<0.01),且两组在各量表的得分均受观察时点的影响而存在差异(P<0.05)。在受分组因素、时间因素(观察时点)与分组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下,两组患者VAS、 NPQ的组内比较总体上存在差异(P<0.05),而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则不存在总体上的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的组间比较存在总体差异(P<0.05),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就总体而言不存在差异(P>0.05)。针灸治疗组在治疗后的4个观察时点的VAS、NPQ、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1);西医对照组的VAS和NPQ在治疗后的4个观察时点都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1),在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方面提示在疗程结束时比治疗前低(0.01<P<0.05),在第1和第3个月随访时则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1)。西医对照组的VAS在疗程过半时与第3个月随访无统计学差异(P>0.05),NPQ在第1个月随访与疗程结束、第3个月随访与疗程过半的两次对比所得的NPQ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意味着西医对照组在第1个月随访就开始出现NPQ反弹,在第3个月随访出现VAS回升;而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随访VAS和NPQ均不出现高于疗程结束的水平的趋势。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在治疗前与疗程过半、疗程过半与疗程结束、疗程结束与第1个月随访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针灸治疗组没出现VAS或NPQ反弹趋势。两组在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上缓慢、平稳下降,未出现反弹趋势。结论: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而且与西医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总体上疗效较优,且疗效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及症状反弹,在临床应用上有积极意义。在缓解疼痛方面,针灸治疗组的近中期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会出现疼痛反弹的趋势。在改善中医证候症状方面,两组总体上疗效平稳且相近,两组在疗程结束后2次随访中均未出现反弹趋势,考虑其原因是随着疼痛症状的好转,患者睡眠、情绪及生活质量有了相当的改善,进而使患者体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