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化的操作不断应用到国际贸易的环节上,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电子技术、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飞速发展而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贸易活动的流程中,不断地推进了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电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并随着国际贸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在这种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技术和网络。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略。现阶段,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在国际贸易电子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对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中小企业更高效率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大大地节约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构建理想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能够实现在一个共享的平台上,企业信息管理、政务及政府监管、支付和物流等相关服务的有效整合。中小企业实现内部无纸化操作和对外电子数据的高效交换。这种整合将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国际贸易流程将极大简化,中外贸易商之间沟通会更加顺畅,中小企业将降低营运成本,大量资源将从繁琐的交易程序转移到价值创造过程。国际贸易电子化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贸易电子化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贸易电子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以企业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分别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动因,以成都岷精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出口流程中的电子化运作模式,并对现行的模式进行了评析和总结。在此评析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国际贸易交易流程的基本特征和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建设目标提出了理想模式的构建,并对理想模式的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企业实现理想模式的制约因素,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实现理想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全文共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研究内容的一个总体说明,共分五个小节。首先,第一小节阐述了在电子商务不断广泛和深入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传统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国际贸易电子化成为大势所趋的国际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技术和网络,提出了研究主题——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化的模式与路径。希望在此研究中,能够构建起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理想模式。在此理想模式结构下达到实现企业内部无纸化操作和对外电子数据的高效交换,简化国际贸易流程、提高国际贸易效率的目的。其次对与本题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无纸贸易、国际贸易电子化和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中小企业进行了依次说明。接下来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和总结。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阐述了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全文的内容安排。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理论依据,共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介绍了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容,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电子化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第二节阐述了虚拟价值链理论,介绍了虚拟价值链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国际贸易电子化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说明了国际贸易电子化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阐述了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第二小节则分析了国际贸易电子化在国际上的主要运用领域,分别是:电子单证、电子支付、电子通关、电子物流和电子贸易平台。第三节则对相关的法则建设进行了简单介绍。第四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电子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分为六个小节。分别从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基础条件、国际贸易电子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运用领域、国际贸易电子化相关的系统建设、制度建设层面来对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说明,最后还对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化与国际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第五部分则以企业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分为三个小节。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动因,包括:维系和提升竞争力水平、应对新型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营销的中间环节,降低营销成本、以及减少纸面单证,简化交易环节、降低存货,节省成本和存储费用等等。第二小节以成都岷精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流程中的电子化运作模式,并对现行的模式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从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部分电子化,只有部分环节实现了电子化,离真正的贸易全过程电子化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随机性,盲目性和被动性,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实施和完善电子化运作的具体目标、方案和举措。第六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理想模式,分为四个小节。首先对国际贸易交易流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在第三小节中阐述了理想模式的结构,对理想模式的建设思路、配套系统的结构及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型的结构分别进行了说明,并对理想模式和现有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在第四节对理想模式的预期效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第七章则研究了实现理想模式的路径,分为两小节。首先分析了实现理想模式的制约因素,包括制度保障问题、技术安全问题、技术故障问题、协作性问题、人员操作问题和企业经营理念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第二小节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分析了实现理想模式的路径。本文在选题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结果上有一定创新。首先国内外针对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国际贸易电子化的文章却相对较少,针对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研究尤其缺乏。本文以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为研究的对象,将“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研究拓展深化到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流程操作中。其次国内外学者在涉及国际贸易电子化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层面,本文立足于企业,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出口流程中的电子化运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研究结果方面,针对国际贸易电子化在国际上及国内的发展趋势,根据国际贸易交易流程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电子化模式的建设目标及理想模式的结构,并对理想模式进行了预期效果分析。同时,进一步对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化理想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对国际贸易参与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由于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对于国际贸易电子化的相关研究就更为缺乏,且缺乏与论题相关的官方统计数据,导致本文的研究存在诸多缺憾。首先,限于相关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缺乏,因此本文的定量分析较少。其次,对于国际贸易电子化涉及的问题相对较为宽泛,本文限于写作时间及篇幅,而对于许多方面没有深入的展开,例如未对相关法律法规作具体的分析,对模型的具体环节的运作模式也未作进一步讨论等,这些方面都是国际贸易电子化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此外,由于当前贸易电子化还没有全面实现,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和案例,所提出的理想模式的结构也是在现有问题分析基础之上对现有模式的改进。所有这些问题一方面揭示了本文的欠缺与不足,另一方面也为笔者对国际贸易电子化问题的继续关注与研究提供了目标和动力,笔者将会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