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剧本《庙》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寺庙的故事。永寿寺周围的一块地皮因为拆迁都被拆光了,唯独把永寿寺围在了中间。许多人都看上了这块地皮,并且心中酝酿着如何同地皮正中间的永寿寺合作,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商人、政客和文化人纷纷登门拜访永寿寺的老方丈穆林法师,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合作福利:商人带来了金钱美女金银珠宝美酒佳肴;政客承诺创办旅游景区后寺庙的香火会更加兴旺并且将寺里的弟子全部纳入国家事业编制,享有丰厚的工资和福利;文化人许诺要任命方丈为佛学文化大讲堂的荣誉校长,并且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帮助寺庙做宣传。方丈一一拒绝了。内心清净的方丈其实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得道成佛。他一直渴望参透最高境界的佛法,能在死后被后人做成肉身佛。于是,他差自己的弟子念真去寻找无忌大师生前留下的真迹,据说上面的字可以助他得道成佛。而小和尚念真最近却无心向佛,他在一次换上便装偷偷外出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女孩,两人陷入了火热的爱情之中。小和尚把寺里的事情都告诉了女孩,而女孩刚好是政客的女儿,她无意间把方丈想要成佛的消息告诉了政客。于是政客以帮助方丈成佛为条件使得方丈同意了与他们合作。后来,当方丈看到无忌法师的真迹内容时,他突然羞愧难当,最终自焚而死……本想还俗的小和尚和女孩分手了,他继承了师傅的衣钵成为了永寿寺的住持。《被欲望支配的人——话剧剧本<庙>创作阐释》一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题的由来。该剧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条有关普陀山景区上市的新闻报道。面对民众的质疑,政府声称:上市的不是寺庙,而是普陀山景区。在这样一条颇具讽刺意味的新闻的激发之下,我决心要写一个关于寺庙的故事,一个关于寺庙被围在景区中的故事。寺庙里的和尚们得知了外界的干预会有什么看法?他们会愿意与寺庙合作吗?带着种种疑问与好奇,我开启了创作的旅程。第二部分是对创作历程的阐述。该剧的构思历经数稿,由最初的外国背景改到中国的背景,由最初的重视情节转到现在重视对人物的刻画。该剧旨在描绘出一群被欲望支配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生活的画卷。第三部分是对剧本结构的阐述。该剧并未遵从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结构。除了最后一场以外,前五场的人物均是两两成对地出现,展现了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同立场的人物所拥有的不同的状态,以此来揭露他们的欲望。第四部分是对该剧主题的阐述。剧本的主题旨在展现在资本浪潮席卷下的社会中被欲望逐渐吞噬的人们。该剧重点在于描写社会的全貌而不是单纯的叙事,以便于充分展现主题,将社会各界的欲望揭示于众,呈现出一个病态的社会。第五部分是对此次创作不足之处的总结。首先,该剧的不足之处在于荒诞的逻辑与现实题材之间的冲突。其次,结尾小和尚做出留在寺庙的这一决定缺少更为明确的内心支撑。他只是从向往外面的生活到躲避外面的生活才选择留在寺里,而他的思想并未上升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