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利店最早于1927年出现在美国,之后的20年是美国便利店的初步发展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便利店在美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日本自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便利店业态,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具有标志性的是1995年上海牛奶公司开办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以及以后相继出现的深圳7-11和华联罗森便利店,它们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批便利店。自此,北京、武汉、广东、福建等地的便利店也应运而生。
广州便利店起步较早,但发展较慢,目前数量不超过400家。广州是中国经济和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及商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名列前茅,己具备便利店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从2002年起,广州的连锁便利店己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便利店在广州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广东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目前广州多数便利店处于亏损阶段,便利店存在定位模糊、商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等问题。为此,广州城区便利店还有没有发展机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就值得关注与探讨。
本文首先界定了便利店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对国内外便利店发展和零售演变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便利店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便利店目标市场情况以及相关业态的发展等。之后分析了广州便利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广州城区的经济、人口、政策与法律、科技、自然地理、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对便利店消费者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和消费者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城区便利店主要消费者的特征,以及消费者对便利店的意见与看法,其中对消费者购物时间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表明,广州城区便利店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在对广州城区便利店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者行为、竞争环境以及气候、城市规划和房地产状况等因素,表明广州城区便利店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发展机会。同时,笔者根据便利店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细化,确定量化指标。通过因素的提取,笔者将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以及它们的消费公因子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利用上海社会发展和便利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三种便利店发展规模的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广州和上海的数据,通过检验和修正,确立了最为合适的便利店发展规模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广州城区便利店的发展规模,并为便利店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