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流动人口的就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高学历人口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年来,全国发起了“人才争夺战”,各地方政府竞相加大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高学历流动人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2011-2016年全国跨省流动人口中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是6.6%,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和失业率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失业率依次是4.39%、3.41%和2.69%,报告中指出,25岁以下的青年流动人口失业率最高的是本科及以上(8.91%)学历,失业率最低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也就是说,高学历流动人口长期的就业机会和稳定性很可能会高于低学历流动人口,但在短时间内,高学历流动人口就业的难度高于低学历的,者表明高学历流动人口的就业难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自2015年起,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开始缓慢下降,2017年流动人口数为2.44亿,相比2016年减少了82万人,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新生代流动人口中,“80后”和“90后”成为主力军,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高学历流动人口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是成渝城市群。在如此背景之下,高学历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对配第-克拉克理论、“推-拉”理论以及托达罗模型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解,本文主要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描述出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高学历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交叉表的方法,从人口学特征、经济特征和流动特征三个方面对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分析人口学特征可以看出,高学历流动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壮年为主且多为已婚、农业人口占多数;分析经济特征时,高学历流动人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男性就业率高于女性、主要从事的是批发零售业、教育和建筑、多在私有制企业工作、就业身份以雇员为主、平均每周工作时长多在44小时及以下、月收入主要在2000-5000元之间;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主要是跨省流动,且多流入到东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在上述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的就业状态、行业分布、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劳动时间、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将影响因素按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特征进行归纳分类。结果显示,就业状态、行业分布、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劳动时间、收入情况所受影响的因素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流动人口的就业受户口性质的影响;性别和婚姻状况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均有显著影响,男性相比女性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经济原因是高学历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高学历流动人口多从事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高学历流动人口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占比大;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对就业身份等有显著影响;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相对较长等。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本文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激发高学历流动人口创业创新活力,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树立正确的个人择业观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