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方法:
1.以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进行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预测,将得到的靶点信息导入STRING11.0数据库,再结合KEGG数据库对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2.培养EA.hy926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内皮细胞中p-AKT、p-eNOS、LOX-1、CD36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效应成分组合对细胞IL-1β、IL-6、IL-10、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初步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结果:
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signalingpathway、PPARsignalingpathway、MAPKsignalingpathway、NF-κBsignalingpathway、Tolllikereceptorsignalingpathway、TGF-βsignaling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
2.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提高因棕榈酸诱导而下降的内皮细胞活力,在抗内皮炎症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降低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可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发挥抗内皮炎症作用。在抗内皮氧化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减少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产生,可调控氧化因子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活力,发挥抗内皮氧化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NO的产生,。
3.Westernblot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位点)和eNOS的磷酸化(Ser1177位点),其机制为激活了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的产生,可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发挥内皮保护作用,进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还可降低LOX-1和脂质转运蛋白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使进入细胞的脂质含量减少,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和升高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PPAR、MAPK、NF-κB、Tolllikereceptor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15条作用通路,这些通路涉及抗炎、抗氧化、脂质转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相关病理生理过程,揭示了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维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质转运等过程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时的内皮损伤状态,对PI3K/AKT/eNOS通路有调节作用。
方法:
1.以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进行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预测,将得到的靶点信息导入STRING11.0数据库,再结合KEGG数据库对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2.培养EA.hy926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内皮细胞中p-AKT、p-eNOS、LOX-1、CD36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效应成分组合对细胞IL-1β、IL-6、IL-10、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初步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结果:
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signalingpathway、PPARsignalingpathway、MAPKsignalingpathway、NF-κBsignalingpathway、Tolllikereceptorsignalingpathway、TGF-βsignaling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
2.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提高因棕榈酸诱导而下降的内皮细胞活力,在抗内皮炎症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降低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可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发挥抗内皮炎症作用。在抗内皮氧化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减少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产生,可调控氧化因子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活力,发挥抗内皮氧化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NO的产生,。
3.Westernblot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位点)和eNOS的磷酸化(Ser1177位点),其机制为激活了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的产生,可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发挥内皮保护作用,进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还可降低LOX-1和脂质转运蛋白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使进入细胞的脂质含量减少,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和升高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PPAR、MAPK、NF-κB、Tolllikereceptor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15条作用通路,这些通路涉及抗炎、抗氧化、脂质转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相关病理生理过程,揭示了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维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质转运等过程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时的内皮损伤状态,对PI3K/AKT/eNOS通路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