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细胞调控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方法:
  1.以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进行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预测,将得到的靶点信息导入STRING11.0数据库,再结合KEGG数据库对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效应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2.培养EA.hy926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法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内皮细胞中p-AKT、p-eNOS、LOX-1、CD36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效应成分组合对细胞IL-1β、IL-6、IL-10、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推断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初步阐明其在内皮调控环节的主要作用机制。
  结果:
  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PI3K/AKTsignalingpathway、PPARsignalingpathway、MAPKsignalingpathway、NF-κBsignalingpathway、Tolllikereceptorsignalingpathway、TGF-βsignaling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
  2.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提高因棕榈酸诱导而下降的内皮细胞活力,在抗内皮炎症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降低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可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发挥抗内皮炎症作用。在抗内皮氧化方面,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减少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产生,可调控氧化因子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活力,发挥抗内皮氧化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NO的产生,。
  3.Westernblot研究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位点)和eNOS的磷酸化(Ser1177位点),其机制为激活了PI3K/AKT/eNOS信号通路,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的产生,可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发挥内皮保护作用,进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还可降低LOX-1和脂质转运蛋白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使进入细胞的脂质含量减少,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和升高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PPAR、MAPK、NF-κB、Tolllikereceptor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15条作用通路,这些通路涉及抗炎、抗氧化、脂质转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相关病理生理过程,揭示了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维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细胞实验研究表明,泻心汤效应成分组合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质转运等过程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时的内皮损伤状态,对PI3K/AKT/eNOS通路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给能源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引起的CO2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页岩气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以其储量大、碳含量低、能源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而采用CO2封存联合页岩气增产技术(CS-EGR)是一个潜在可行的解决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双赢方案。但页岩纳米孔隙极低的渗透率导致页岩气初始产气量只占页岩气储量的5%-15%,页岩气开采的研究重
学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利用低品位能源等途径和技术是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巨大消耗的关键。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很有前途,得到了广泛研究的技术。  本文以碳足迹(CF)和水足迹(WF)为环境指标,建立了基于?环境分析的ORC系统CF和WF模型,并进行敏感性研究。针对等指标权重和不等指标权重的多目标优化情形,分别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多
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余热利用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循环过程,可能会发生超温现象,引起有机工质分解。有机工质的热解会降低ORC循环的热效率,ORC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安全性会被热解产物中的不凝性气体和固体沉积物严重损害。因此,对有机工质热分解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及ReaxFF反应分子动力学(RMD)的方法,研究了R410A,HFO-1234yf/R32,HFO-1336m
学位
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巨大。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有效利用中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余热回收系统,ORC受上级系统影响大,同时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和严重的非线性,这给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困难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ORC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混合工质亚临界循环和超临界循环的动态模型,分析不同热源干
学位
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复杂问题的求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因此,站在复杂系统的角度探讨控制理论并且从控制论角度不断研究复杂系统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复杂系统通常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强耦合、约束性以及不确定性,而且易受外界扰动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本文基于前人已有研究
网络化控制系统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通信网络相连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凭借低成本、易安装、易拓展、易维护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而无线多跳网络控制系统是一种使用无线多跳网络进行信息通信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无线多跳网络在部署上的限制更小、应用场景更广泛、容错性更强,用其构建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有着巨大潜力的应用前景,极具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多跳网络在为控制系统引入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参与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是理解和认识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关键。蛋白质三维结构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然而,实验的方法通常耗时耗力,且花费不菲。因此,通过计算机设计相应的算法,以序列为起点,蛋白质三维结构为目标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  1)本文分析了蛋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  固有免疫应答系统在早期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但梅毒患者在感染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说明Tp可能存在某些免疫逃逸的机制。传统观点一直认为Tp主要依赖菌体表面抗原的变异来逃避宿主固有免疫应答系统的作用。Tp92是首个被筛选出来的Tp外膜蛋白,有研究者把Tp致病株与非致病株进行全基因组比对,认为该蛋白的基因可能与Tp的致病相关,但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防治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浸润以及炎症介质分泌等机制,最终引起大、中动脉管壁上形成大量斑块。其中巨噬细胞摄取脂质并转化为泡沫细胞以及炎症反应是AS起始的关键事件。因此,研究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减少炎症反的机制应对于A
目的:探究苯酚胶浆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通过肉眼及光镜观察CPID大鼠子宫组织及病理切片形态,探究妇可靖胶囊对CPID大鼠的药效学作用,通过检测大鼠血清或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相关抗体、氧自由基、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粘附因子的表达情况,探究妇可靖胶囊治疗CPID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1.选取9只SPF级SD大鼠,向其右侧子宫分别注入0.08mL苯酚胶浆,建立CPID大鼠模型,于造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