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b掺杂SnO2纳米薄膜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感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气敏传感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气敏传感技术刻不容缓。H_2S气体是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极毒气体,所以亟待开发出能够检测微量H_2S气体的气敏传感器。SnO_2作为敏感材料已被广泛应用。本实验以廉价的无机盐和无水乙醇作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Sol-Gel Dip-Coating, SGDC)制备SnO_2纳米薄膜。通过掺杂Sb
其他文献
大约在距今2.51亿年前,也就是地质史上所谓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近90%的物种突然灭绝了。导致这场大灾难的元凶或许并非什么小行星碰撞或者火山爆发,而是一种卑鄙的微生物。  过去流行的观点认为,这场大灭绝是由位于现今西伯利亚的火山爆发引发的。火山爆发使得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大多数物种来不及适应新的环境,只好纷纷告别地球舞台。  但最近美国麻省理工的地质学家丹尼尔·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采用第一原理的CASTEP软件,对顶点型Al13Inm(n=1-12, m= -1,0,+1)团簇的成键特性和H在MgH2表面的吸附与扩散特性进行了计算。第一原理的CASTEP软件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专门为
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IT-SPME)集制样和进样功能于一体,具有微型化、易于自动化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备受青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然而,IT-SPME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萃取效率低和萃取时间长等不足。为了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将磁场力作用引入到IT-SPME萃取体系,根据磁微流及分子的反磁性原理,结合整体材料的突出特点和
学位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持水高透湿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满足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如皮肤修复材料、人工血管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在生物医用领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化潜力。BC在自然界中可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最终降解成为葡萄糖,然而由于人体内缺乏能够将β-1,4-糖苷键切断的纤维素酶,使得BC医用植入材料在人体内无法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