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多。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小城镇以及农村的青壮年陆陆续续的进入大城市务工,在农村以及小城镇的留守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不断增大。由于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随之出现的“4-2-1”家庭的增多,中国的养老与以往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出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困境。如小城镇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留守老人自理问题严重等等。在这种新的困境面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意愿逐渐增强。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分为老年公寓、托老所、养老院、敬老院等形式。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只是停留在护理等照顾方面的服务上,很少有机构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何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机构养老,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同时还能老有所乐,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山东省某城镇养老机构为研究背景,通过电话访谈和实地访谈,获得更深入的资料,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为论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并在实际的方案实施中辅以观察法,发现实施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方案的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针对前期具体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分析,获得养老机构管理者的同意,为老年案主设计适合他们的干预方案,全面整合可利用的资源,为案主提供有效的支持。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的两种,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的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因此在小城镇养老机构中引入个案和小组工作这两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因某些原因造成的自卑感、孤独感、角色转化的失落感等困难。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小城镇养老机构中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取得的效果和在实际方案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为社会工作者在机构养老服务中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