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公园规划的旅游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地质公园(GeoPark)自从2000年面世以来,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迄今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2处,国家地质公园182处,省地质公园100多处,一个类型多样,分布遍及全国的地质公园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却影响着公园未来的前景。本文正是在依托地质公园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来探索地质公园的旅游发展之路。   本文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区位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旅游资源的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分析了这些理论是如何促进了地质公园的旅游发展,为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本文以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为例,在对二连浩特旅游发展现状有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采用SWOT分析法和环境容量控制法深入剖析了公园的旅游发展,在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做出定位的前提下,设计出相应旅游产品:以科普旅游为核心;以休闲度假游、体育竞技旅游为亮点;以各类文化观光游为支撑,围绕“白垩纪恐龙故乡”的主题形象,形成类型多样、主次分明的产品结构体系,设计专题考察路线以满足游客游览的需要。同时建议公园采取加强公园管理、加大投资、扩大宣传等手段加快公园的旅游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引入耕地沙漠化风险评价的领域,开展了耕地沙漠化风险评价原理、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耕地沙漠化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下,新物质、新信息和新能量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刺激已经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城市群系统也在以不断改变的结构和能量来响应这种刺激,这主要体现在从劳动分工
随着GIS、GPS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地理信息系统(Mobile GIS)也得以迅速发展。因其能够在移动的环境中提供信息采集、位置定位、信息查询、综合分析
旅游活动和森林开发对区域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3S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措施,利用该技术进行景区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