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乡村老年人已经达到1亿,是乡村总人口数的14.98%,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相关数据显示,城市生活的“拉力”吸引了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群体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农村老龄化趋势加快,劳动力不再是蓄水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农村劳动力稀缺可能成为常态。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转变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是未来可挖掘的农业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群体对于保障未来农业劳动供给和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容忽视。已有对劳动力供给的统计是基于年龄来确定,但在老龄化加速和人们预期寿命提高的背景下,这种基于年龄的供给统计可能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基于健康角度估计劳动供给潜力是一种新思路。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延长农业劳动供给、测算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潜力不仅关乎农业劳动供给的可持续性,而且对农业劳动供给统计口径的重新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健康状况和劳动参与的衡量及描述性统计分析:(2)健康状况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分析;(3)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潜力的测度及描述。首先,采用Cutler方法测度出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潜力;其次,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潜力进行测度并比较差异。(4)结论及对策建议。如何在健康福利不受损的前提下保证未来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粮食安全,充分挖掘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潜力?如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恶化,这是延迟农村老年人退出农业劳动市场的重要依据。但是延迟退出农业劳动市场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2)基于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以延迟退出农业劳动市场,其延迟退出农业劳动市场的最佳年龄为:男性介于61-62岁间,女性介于57-58岁间,这也是基于健康因素重新确定的农业劳动供给统计口径。当男性延迟到61岁时,农业劳动供给潜力为1.03%;延迟到62岁时,农业劳动供给潜力已透支2.36%。当女性延迟到57岁时,农业劳动供给潜力为4.48%;延迟到58岁时,农业劳动供给潜力透支了3.22%;(3)受教育程度越低,农业劳动供给潜力越大。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较难找到其他非农工作,只能从事农业生产;(4)不同地区的男女农业劳动供给潜力有所不同。东部(除60-64岁外)和中部男性农业劳动供给潜力均高于女性,西部则是女性农业劳动供给潜力高于男性。最后,根据上述各个结论,从实际出发,为了农业劳动供给的可持续性和农业劳动供给统计口径的重新确定,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