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这样一个积淀深厚的国家而言,传统工艺可谓是其文化中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传统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其保护现状更能够体现知识产权法在我国的完善程度。在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其内涵、形态的保护,使其尽可能完整地流传下来;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对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在此尤其指的是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保护。对传统工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不可回避地需要立法对其加以规范,从根本上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则要对执法、司法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调节,以使工作得到更为有力的贯彻;最后则要立足于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可接受程度,即要求我们从群众的心理出发,从社会最为广大的人群中入手,通过增强他们的法律观点和权利意识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目前,国际上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传统工艺的先例有很多,而且伴随着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出台,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其本国的传统工艺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反观我国保护传统工艺的现状,没有对保护制度进行完善,有些地方处于缺失的状态,没有开展相应的立法工作,致使我国保护传统工艺的力度显得十分匮乏,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境地。学界对于传统工艺保护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还未进行权威的界定,导致在此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争议的问题。文章将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重点对保护传统工艺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证,通过比较传统工艺与发明、商业秘密之间的区别,从而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完善,进而综合全面地保护传统工艺。因此,本文的写作过程主要通过运用搜集资料、汇总整理、对比分析等方式,首先在现有理论学说中对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观点进行整理合并,其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护传统工艺的实际加以探讨,并且适当引入国外相关的立法实践,最后得出合理性的结论,并为今后我国知识产公保护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知识产权法的推广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