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等负面特征显著的双相情感障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人幸福,乃至破坏社会和谐的重性精神疾病,各种原因使得其存在识别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和服药依存性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医学模式的主导下,当前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电抽搐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但由于诸多客观因素使得治疗效果不甚明显,患者复发率居高不下。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正不断得到关注和认可,已有学者将其引入精神康复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笔者尝试将个案工作中综合性较强的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以期探索一条可行、有效的康复路径,为患者带去福祉,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拓宽道路。本研究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实习机构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空间。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Z为个案案主,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系统收集、整理并分析案主相关信息资料,准确界定其存在的问题,与案主一起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共同商定解决措施。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人在情景中反思、心理模式动力反思及人格发展反思的方法将案主早期不良经历与当前的疾病状态产生连接,并使用支持、直接介入和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强化案主的改变动机,以“同行者”的角色与案主一起成长、进步。为巩固案主取得的良好成果,积极与案主的重要他人进行会谈,为促成良好亲子沟通搭建桥梁,努力为案主完善院内支持网络体系,营造和乐共融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为期近三个月的服务提供使案主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得以明显改善,自我效能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此次个案干预的优点和不足,积累相关实务经验,为今后推动社会工作在精神康复领域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