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中HBsAg、抗-HBs的阳性率和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强化免疫后抗-HBs无应答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小学生HepB强化免疫无应答者乙肝病毒(HBV)DNA提取的阳性率和HBV基因S区序列变异情况,基于HBV基因S区序列的进化模型选择,构建进化树,了解HBV的基因型,分析产生氨基酸变异的位点与HepB免疫无应答的关系,为今后乙肝预防控制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用酶联免疫试剂法(ELISA)进行HBsAg、抗-HBs两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对检测发现HBsAg和抗-HBs两项指标均为阴性的469名中小学生进行0、1两针剂HepB强化免疫接种,第二针剂HepB接种后1个月,再次采集血样用ELISA检测抗-HBs单项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抗-HBs无应答组(病例组)和应答组(对照组),并调查相关暴露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1:2病例对照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用酚氯仿法提取HBV DNA,分析该469名中小学生隐匿性乙型病毒性肝炎(OBI)的感染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基因S区序列,对其中10份OBI PCR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S区(544bp)序列测定,建立HBV序列数据库,并用DNA MEGA5.1软件将测序结果与NCBI国际核苷酸序列数据库协作组(INSDC,原Genbank)收录的对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HBV基因S区序列的同源性关系及核苷酸的变异规律;基于HBV基因S区序列的进化模型选择,在基因S区的测定序列与INSDC收录的参考序列比对的基础上建立进化树,探讨HBV的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分布的差别,了解产生变异的核苷酸位点。结果:免疫前中小学学生HBsAg阳性率为1.46%,且小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初中学生,男、女生之间无统计差别,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及其它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别;HepB接种前中小学生抗-HBs阳性率为67.36%,对469名中小学生进行HepB0、1两针剂强化免疫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达到88.06%,HepB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率为11.94%,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应答相关的因素为拔牙(OR=4.932,95%CI1.091-22.295)、分娩地点(0R=0.361,95%C10.165-0.790)新生儿出生体重(0R=0.255,95%C10.116-0.560)、喂养方式(0R=0.423,95%CI0.179-0.999)、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HepB(0R=0.453,95%C10.209-0.980);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拔牙(0R=5.416,95%CI1.197-24.506)、新生儿出生体重(OR=0.410,95%CI0.172-0.979)分娩地点(0R=0.445,95%CI0.213-0.929)、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HepB(OR=0.399,95%C10.184-0.863)。469份血样标本中用PCR扩增共发现43份HBV DNA阳性标本,完成测序10份用于本论文,4份出现基因变异,其中1例在α决定簇124-147位氨基酸范围内,1例变异位点在α决定簇上游72位氨基酸处插入C出现氨基酸的移码突变,2例两例变异集中在α决定簇下游。结论:中小学生抗-HBs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HepB强化免疫非常必要;HepB无应答与多种因素有关,拔牙为造成HepB无应答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HepB为促进免疫应答的保护因素;HepB强化免疫接种后中小学生HBV DNA存在不同位点的S区序列变异,这可能是造成HepB强化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