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ys52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能源、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自提出以来,就成了各国科学家和政治家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化成为研究的关键和难点,它决定了具体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化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以其概念形象、内涵丰富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迅速风靡全球。 本文在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理论剖析。选择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却十分突出的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1993~2003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同时山西省11个地市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对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在区域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在今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并对生态足迹方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回顾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行了剖析,在比较各种评价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生物物理量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 第二部分是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和方法介绍部分。在对生态足迹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把与生态足迹有关的理论分为理论基础和相关理论两部分,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相关理论包括区域联合与区际协调论、承载力理论等;在介绍了生态足迹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评价步骤、模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引入表示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生态压力指数,建立了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是对山西省1993~2003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研究。该部分通过对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的现状分析,运用生态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是基本的对话关系。从师生对话关系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受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问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深入文本,从而获得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以提问来引导学生阅读,要注重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历来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城市各功能区有机连接和运转的“生命线”。随着GIS在行业应用中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从真三维空间来分析处理问题,三
我有幸这次“走进中国十大儿童摄影第一站”的活动,同远集团旗下的“同远会”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深深地吸引了我!“同远会”是隶属于同远集团的公益性组织和会员俱乐部,通过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
宽生的作品,风格稳健严谨,格调高雅,通俗明朗,构图、笔墨等都用得巧妙准确,生动,自然,传神,极富内涵。用墨大胆,有娴熟扎实基本功,一笔一墨都彰显出其才气和胆识。她的山水画
王玮喻的这幅工笔画作品,前景是一位女子,背景是一片竹林,画面简洁细腻、清雅恬淡,女子一袭浅色长裙,荷伞而行,背景的竹林,作者没有使用传统的绿色,而是采用了由灰色到浅黄的
城镇密集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在区域生产力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发挥着区域各种生产要素流的汇聚和扩散功能,主宰着
在工业化背景下,世界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各种大型火车站在城市迅速崛起,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次中心区域逐渐形成,有关火车站地区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结构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城市和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加以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朗读的量。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时间过多地花在朗读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成为考试的强者,运用知识的弱者,我觉得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我觉得应该在课堂上留点时间给学生读书,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以在整堂课上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