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生产制造需要,印制电子技术得以高效发展并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应用中,而导电墨水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颗粒型银导电墨水主要是由纳米银颗粒组成。在纳米颗粒合成分离、颗粒物烧结、杂质清洗等工艺步骤上都要使用大量的有机物,一方面构成浪费,另一方面一些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由于纳米颗粒易于沉降和团聚的特点也使得其在打印设备的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也较难满足高分辨率精细线路对于线宽的要求。因此,开发一种不含纳米银颗粒,能通过化学还原反应直接在基板上沉积银的导电墨水就有应用价值。本论文使用由硝酸银制备的银氨溶液作为提供银源的溶液,二乙醇胺溶液作为还原剂,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可得到一澄清稳定的银导电墨水。研究了银导电墨水的液相化学反应机理以及银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讨论了导电墨水形成导电网络的机理和不同的导电理论。当加热印制在基片上的银导电墨水时,二乙醇胺分解产生的甲醛能够还原银氨离子为单质银并会直接沉积在基片上,再经过高温烧结可以形成导电线路。论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Uis)、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和热重分析测试(TGA),分析了反应阶段和烧结阶段银导电墨水的变化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烧结后的银导线样品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单质银。通过金相显微镜测试,银导电墨水能改善由于咖啡环效应对液体内悬浮颗粒造成不均匀沉积情况的影响,显示整个线路图形中银颗粒的分布是均匀的。通过能谱测试(EDS),分析了银导线样品中银的含量及其质量分数的影响条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观察了烧结前后银导线样品形貌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二乙醇胺浓度、反应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形貌的影响。测试了银导线样品在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和温度、不同烧结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的电阻率。实验表明:银导电墨水的制备方法简单,使用过程便捷。以硝酸银浓度为3.0mol/L、二乙醇胺浓度为3.0mol/L配置的银导电墨水,印制在基片上并在95℃下反应6小时,再在220℃下烧结8分钟,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导电线路,其电阻率为8.3×10-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