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厚重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三晋文化,传承连绵,博大精深,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三晋传统体育文化是底蕴深厚的三晋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三晋文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深植根于三晋文化的沃土中,并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传承性一代代自我复制得以保存,其发展的形态是区域文化内在规定性的必然结果。三晋体育文化以其中华传承、丰富多彩、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特性镶嵌在五千年中华文明脉络之中,孕育着“心身并育性命双修”的传统人文理想,既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操演,又是祖祖辈辈与时代文化相互映照的共同体,与神明和祖先交往互惠的的体现。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既是文化内在逻辑演进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文化空间形态变迁的地理过程,并由此产生众多的地域差异及其一系列的区域文化。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三晋大地存在的多元化复合体育文化整体全局性的把握,不能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发展的、层次的观点来分析体育文化事项的理路,进而割裂了体育文化与生境之间,与相应区域文化之间以及与行政、经济等空间关系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相互作用的自然过程。缩小了体育文化的时空张力,同时已有成果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文化背景之下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也略显不足。本研究试图以文化人类学的生物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论为纲,以三晋大地的传统体育事项为纬,以系统论的思想审视三晋体育文化的构成与内涵,借鉴区域文化研究的范式,在方法论上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考古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育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对三晋地域传统体育项目溯其源、观其流、还其本、探其律,并用动态的视角探解其在当今文化背景之下的传承与保护,这对当前缓解民族文化危机,提升和深化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实现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七个部分,首先,笔者在充分论证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选题缘由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相关课题进行了必要的学术史回顾,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解读了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三晋”与“三晋文化”,同时也对本文的研究论域进行了清晰界定。接下来的第三、四、五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笔者采用“生计类型”跟“历史文化区”相结合的分类办法,将三晋分为晋北、晋中和晋南三个体育文化区域。将不同区域中典型的体育活动方式放置于其土生土长的生态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详细而认真的“解剖麻雀”式微型研究,用文化人类学解读区域体育文化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条件,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把镶嵌于三晋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用线性的语言呈现和阐释出来。研究之初,一系列的问题和假设构建起了本研究的框架和思路,“如何改变以往粗线条、静态描写的研究方式,通过鲜活典型的个案研究将三晋不同区域的体育文化特征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迄今镞矢的考古学发现最早出现在晋北地区,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源自游牧民族的摔跤活动为何独在晋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以“挠羊赛”的形式延续和传承至今?晋北地区石球的大量考古发现,又向世人展现了怎样一个投掷类运动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形意拳、通背拳、鞭杆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传统拳械相继产生和发展于晋中地区,是偶然的现象么?晋商对山西武术的发展与兴盛又做出了哪些贡献?晋南地区的节庆民俗活动之中又蕴涵着多少传统体育运动的元素和素材?”通过对上述问题的一一解答,研究认为三个区域拥有各自独特的发展脉络,形成了不同的体育传统特色。其中晋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代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尚武情节浓重的体育文化特点;晋中地区在晋商和镖局文化的影响下,武术文化凸显,各种拳种所表现出的朴实矫健,方便实用,简洁无华的文化内涵和特点恰恰与晋商含蓄、内敛、务实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也是三晋文化的沉积与反映;晋南地区完全处于农耕文明区,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农业文明发达,农耕文化性鲜明,滋生于其中的岁时节令民俗体育文化所呈现出的传承性、民俗性和史实性正是华夏文明的突出代表。再次,笔者通过对三个地区的体育文化异同的比较,总结出三晋体育文化的特点,既原生态性和华夏文明主根脉性。三晋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文化的基石和主根脉,三晋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正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衍生的三晋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一种地域性的、集体的记忆和传统,以后都发展成为当地的民俗体育,体现了浓重的原生态性。为了更进一步感受三晋体育文化独特的精神实质,笔者后续对春秋战国时期兵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家思想以及明清时期晋商文化思想对三晋体育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根深地步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此外,笔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三晋区域体育文化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晋体育文化传承的建议。体育形式最初现身的条件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能,对“能”的获取和利用,推动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饥饿威胁促使能的运用,从而促使体育活动的发展;环境不同,衍生出的文化也不同。而三晋体育文化的区域性、传承性和多样性正印证了这些人类学观点。最后,笔者探赜索隐,力求寻找三晋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钩深致远,矢力推进民族体育文化走向繁荣昌盛。提出的针对性发展建议如下:一是,拓宽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尤其是让体育文化与大众传媒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并纳入教育体系;二是,结合当地体育特色,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三晋传统体育产业文化;三是,建立一支有体育文化基础的研究队伍,开展三晋体育文化学术交流;四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健全体育文化传承保护的政策法规;五是,完善科学立法。三晋体育文化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现实的发展却危机重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萧条之势。本研究的最后部分针对三晋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实际作用。关于三晋体育文化的整体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研究的框架还不十分明确,相关的研究理论还不十分成熟,仍处于开创性的研究阶段,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够为当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