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信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人们通用的概念,指任何话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句组或者整个语篇;另一种是作为术语概念的信息,常见于交际理论的著作中,专指获得关于客观现实中事物、现象、关系、事件的新消息。术语概念信息排除了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和已经部分认识的事物和现象。根据第一种认识,考察语篇的质量主要看它所承载的广义信息量的多少,称为信息的饱有量,这是评价语篇作用的因素之一。而按照第二种信息含义,衡量语篇的价值,不仅要看信息量的多寡,还要看新信息和有效信息的多少,这是更重要的指标,称为语篇的信息性。本文从认知文体角度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两种代表理论—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代表理论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提出了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空间关联模式,探讨诗歌语篇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且通过分析证明认知文体方法对诗歌信息认知操作的可能性和普遍性,同时也为诗歌语篇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视角。本文旨在探讨认知文体学对诗歌信息的生成和理解的有效性,打破传统的形式主义模式,深入探索诗歌的理解及其文体的变异,从而完成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