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玛暴是20世纪70年代偶然被发现的,它是伽玛射线辐射在短时间内剧增的一种瞬变天文现象。自发现以来,伽玛暴一直是天文学界活跃的研究领域,天文学家们确信伽玛暴是宇宙学距离上的事件。围绕伽玛暴有两个核心难题:一个是伽玛暴的辐射机制问题,即伽玛暴是如何将能量转变为各波段辐射的,另一个是伽玛暴的中心能源机制问题,即伽玛暴前身星的本质以及它为什么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即“中心引擎”)。对于第一个问题,天文学家的主流看法是用“火球-激波模型”来解释,而对于第二个问题,通常认为,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坍缩,短暴起源于致密星并合(双中子星并合或黑洞-中子星并合)。对于伽玛暴的中心引擎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模型,即中微子主导吸积流(NDAF)、Blandford-Znajek机制(BZ机制)和磁星,这三种模型对于解释不同的伽玛暴有不同的能力,如何分辨一个伽玛暴究竟由哪种中心引擎驱动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本文更加精确地计算了伽玛暴发出的引力波的强度和功率,并且,我们提出:可以通过观测伽玛暴发出的引力波来判断该伽玛暴的中心引擎可能是哪种类型。本文的第一章至第三章中,介绍了与伽玛暴、引力波等内容相关的基本的背景物理知识:第一章介绍了伽玛暴,阐述了它的观测史、性质,介绍了关于伽玛暴的两个核心难题:辐射机制问题和中心能源机制问题,指出辐射机制问题能用“火球-激波模型”解释。此外,还介绍了伽玛暴的前身星。第二章介绍了黑洞吸积盘理论,具体阐述了黑洞的理论研究史、性质、形成过程、结构、分类和观测证据,还有吸积盘的概念和种类;以及三种本文中需要区分的伽玛暴中心引擎模型:NDAF、BZ机制和磁星。第三章介绍了引力波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具体阐述了引力波的研究历史、性质、产生方法、探测方法、引力波探测器和引力波发现史等。第四章和第五章则介绍了我们的科研成果:第四章中,我们更加精确地计算了 NDAF发出的引力波,计算了引力波应变h与黑洞自旋a*、吸积率m和距离D的关系,并计算了引力波发出的四极功率Pquad。这对于未来所进行的引力波探测具有一定意义。第五章中,我们将NDAF发出的引力波与BZ机制、磁星产生的引力波做了比较,提出了一种用引力波来区分伽玛暴中心引擎的方法,给出了aLIGO和ET下三种模型的探测距离。我们的结论是,引力波可以用来区分伽玛暴的这三种中心引擎模型。最后,我们简要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