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14年贵阳市率先出台大数据产业政策以来,截止到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118个地级市采纳了大数据产业政策。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影响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这些问题值得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地级市层面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2014年贵阳市率先出台大数据产业政策以来,截止到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118个地级市采纳了大数据产业政策。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影响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这些问题值得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地级市层面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过程中,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扩散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和区域集聚性的扩散特征;在行动主体维度上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同一层级的邻近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吸纳辐射扩散的扩散特征。其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从城市内部因素和城市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地级市层面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行政级别、科技支出水平、中央政策压力、省级政策压力和政策试验等因素与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扩散显著正相关;区域位置因素与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扩散显著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邻近压力因素与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扩散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提出加快我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扩散的政策建议,包括搭建多层级、立体化的政府间信息交流平台;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上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推行政策试验。
其他文献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的扩大,流转法律风险不断显现,成为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防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风险,需要以社会为本位,遵循实质公平、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维护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土地安全与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识别—分析—应对”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风险防范的主线。结合对司法案件和调研数据的分析,遵循有利于风险防范的原则,将土
绿色原则作为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案,肩负着多重使命。本文检索了《民法典》实施以来适用绿色原则的相关案件,除了对相关案例进行类型化总结,更多地聚焦于对于绿色原则在具体案件中适用模式的分析。通过对绿色原则的不同适用模式——宣示性适用和非宣示性适用(混合适用和单独适用)的案例汇总分析,从绿色原则内容适用和体系适用这两个方面总结现行法律适用存在的乱象,追根溯源,剖析了乱象产生的原因。从绿色原则自身
<正>通过对苏地2017-WG-70地块项目施工过程中搭设2222m高支模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超高支模架采用盘扣架搭设设计,提出合理方案策划,经过精心策划,编制详细施工方案并进行论证,实施全工程管控,最终保质保量并安全地完成了施工难题,希望能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作为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广泛而稳定的资助,在推动基础研究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关乎着中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政策工具等理论,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对
我国的公众健康环境法治保障建设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初步实现了由损害救济转向风险预防。在我国传统上由政府一元主导的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下,伴随环境健康问题治理端口的前移,对环境健康风险的回应势必会带来行政权的积极扩张和行使,从行政过程论的角度考察,政府也因此需要在“行政权的创制阶段”即风险决策环节承担更多职责。但是基于内外多重现实因素的制约,政府的风险治理、风险决策效能总是有限的,因此当风险决策的事
进入大科学时代,科研问题日渐复杂,单一主体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科学问题,需要多元主体开展科研合作。近年来有关科研合作的研究成果丰富,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特定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情况,少有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切入研究科研合作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对象,基于论文合著的视角,开展科研合作对论文产出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首先,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科研论文合作的总体
我国税收滞纳金法律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与税收征管、税务司法实际不相适应的一面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逐渐凸显。引发税收滞纳金制度实践困境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尚不明晰,二是现行制度设计侧重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而忽视对纳税人权益的保障。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税收滞纳金制度困境,可以在明晰其法律性质基础上,对现行制度加以优化。为明晰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之一,与此前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同对于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两诉在规范构造、适用范围和责任形式上的趋同性,不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于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各司其职和各尽所能,本文梳理了关于两诉的制度定位和适用衔接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两诉的制度定位的差异,为两诉的适用和衔接提供建议。首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百姓福祉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息息相关。对比并学习借鉴国外养老服务政策规划的先进经验,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完善老龄化战略的政策措施。本文基于公共政策理论和需求理论,从全球养
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政府持续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信息化政府的建设。政务APP是政府部门为满足政务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现有政务平台资源所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凭借其优势突破传统平台局限性,成为理想的政务服务提供平台。尽管各级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源部署政务APP,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不高的困境,使得平台的政务服务提供效果和预期公共收益大打折扣。如何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