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内镜经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Post ERCP hyperamylasemia,PEH)危险因素研究及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接受ERCP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71例临床资料。设计表格,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胰腺炎病史、胆囊切除术史、ERCP术史)、术前实验室检查(淀粉酶、总胆红素等)、术前辅助检查结果(CT、MRCP、腹部超声),查看手术记录、病程记录、医嘱,记录术后血淀粉酶水平,判断是否有PEH的发生。对PEH可能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胆总管扩张、术式等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对PEH的影响。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EH的独立危险因素。将171例按术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组(中药联合组)。常规治疗组为术前单纯西医治疗组,共90例,中药联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共81例。分析ERCP术后血淀粉酶水平、PEH的缓解时间,进行两组间差异性分析。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71例符合入组标准患者中发生PEH为92例,占53.8%。单因素分析显示:困难插管、结石未取尽为危险因素,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糖尿病为其保护因素;而性别、年龄、高血压、既往胰腺炎病史、胆囊切除术史、ERCP术史、壶腹周围憩室、术前总胆红素升高(>19.0umol/L)、胆总管扩张(>1cm)、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等因素未见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困难插管、结石未取尽为PEH独立危险因素。171例中,常规组中PEH为56例(62.2%),中药联合组中PEH为36例(44.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联合组术后24h血淀粉酶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淀粉酶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14>0.05)。结论:困难插管、结石未取尽为PEH独立危险因素,ENBD、糖尿病可能为其保护因素。ERCP术前使用西医联合中药治疗预防PEH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通过病历分析,通过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减少插管次数,术后放置ENBD管及术前联合中药治疗可以降低PEH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