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中国快速城市化,一大批以住宅及其配套商业为代表的“大量性建筑”应运而生,它们构成了中国高密度城市的主体,成为研究中国城市及其建筑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特大的山地城市,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0年直辖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向高密度聚集,城市边缘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山地城市的特征及其可建设用地资源的匮乏,在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对山体进行大规模的开挖改造,导致了大量建于陡峭坡地之上的建筑的产生,它们与山体的结合部分正是本文所关注的焦点,作者拟将这部分统一概括为坡地建筑“吊层”加以研究。“吊层”本是对传统坡地建筑跌落于陡坡或保砍之下的部分建筑的称呼,是传统坡地建筑尊重地形的体现,它广泛存在于传统坡地建筑之中,特别是在重庆这样的高密度的山地城市,它的存在更是显得十分广泛。当吊层运用于建造在坡地之上的以住宅等为代表的“大量性建筑”之时,其作用却被加以“放大”:首先,吊层作为坡地建筑的一种特有的接地形态与外部空间形成成一种竖向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将同时影响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形态,并成为了解决现代坡地建筑日益复杂的功能关系的手段之一;其次,吊层是与坡地环境接触最为紧密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对于坡地环境的适应程度,通过研究坡地“大量性建筑”的竖向设计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吊层对于建筑单体及群体竖向设计的控制作用,可以以认为它是建造坡地建筑的“基石”,处理好了吊层的设计,可以为坡地建筑的建造问题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以重庆主城区已建和在建的坡地“大量性建筑”吊层的调研为基础,对以吊层为基础的坡地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总结,文章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提出论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并梳理研究的策略和思路。第二章阐述了坡地建筑吊层的概念,指出其研究的意义,同时对吊层的一些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为后面的研究进行铺垫。第三章本章首先从讨论吊层的基本类型入手,深入到建筑内部,讨论吊层与建筑主体部分组合的关系;其次,吊层作为坡地建筑竖向联系的体现,必然与坡地建筑的交通关系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的交通形式,因此需要结合吊层讨论整个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更进一步将结合吊层与地下层的组合讨论吊层在坡地建筑竖向设计中所起到的对于场地标高的控制,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前面所提到的吊层在坡地建筑设计中“基石”的作用。第四章主要讨论吊层与坡地建筑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反映在围合吊层的几个界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上,针对界面与环境的不同关系吊层的顶界面(平顶层)、与山体直接联系的界面、开敞界面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外部空间整合设计的建议。第五章结合重庆地区坡地建筑吊层的设计实例,进一步说明吊层的设计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第六章是对坡地吊层设计手法探索的结论,理论实践启迪意义。